如何实施牦牛补饲技术?

2025-04-05 05:54: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补饲技术是提高牦牛繁育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高寒牧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其牧草枯草期较长,饲草料季节性不平衡,导致牦牛生产经济效益欠佳。暖季应给牦牛在放牧地或圈地周围补饲尿素、食盐或舔砖等。

(1)季节畜牧业和补饲技术

牦牛产区每年枯草期长达7~8个月,牧草供应季节不平衡,是威胁牦牛安全越冬的关键环节。为使牦牛安全越冬,深入牧区大力宣传贮草备料,核心群牦牛头均贮草40千克,贮料20千克,指导牧民群众在枯草期给母畜和幼畜进行合理补饲,并积极推广人工种草。通过夏秋季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提高草业加工和储备能力,在冬春季合理补饲,提高牦牛抗逆能力,并防止掉膘,降低死亡损失。梁育林等(2010)研究了不同饲养水平对天祝白牦牛犊牛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枯草期后实行早期断乳,给予科学合理的精、粗饲料搭配补饲,是解决天祝白牦牛犊牛在冷季生长发育受阻,减少乏弱死亡的有效途径之一。

(2)产前、产后瘦弱母畜及犊牛的补饲技术

根据牦牛的性别、年龄及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补饲饲料配方,科学地使用不同成分的饲料。除了母牦牛产前、产后固定专用围栏草场单独放牧管理外,实施补饲技术,每天提供草2~3千克/头,配合饲料0.2~0.3千克/头,加强瘦弱母牦牛的体质,缩短产犊间隔;对部分犊牛每天补饲配合饲料0.1~0.2千克/头,提高犊牛的繁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出栏率,大幅度提高育肥犊牛的胴体重。

(3)放牧加补饲育肥技术

此项技术的要点是每年把出栏的牦牛分群以后,白天放牧,早晚补饲少量精饲料和饲草,并根据市场、草场、气候等条件确定适宜的出栏时间。这种放牧加补饲方式的结合,效益较好,且出栏自由,经营灵活,最大的特点是既错开了牦牛集中出栏上市的高峰期,缓解了供求矛盾,又充分利用冬季牛肉价格开始上涨的时机,达到增收的目的。

(4)舍饲补饲育肥技术

此项技术的做法是将牧区的老牛、阉牛、2~3岁的小龄牛收集起来运往农区,利用农区丰富的精饲料和副产品集中育肥,经3~4个月的育肥后出栏,增肉20~30千克,每头牛可增加收入300元左右。这种育肥方式周转快、效益高、肉质好,而且能随时调整出栏时间,市场销售好,更重要的是减轻了牧区冬春草场压力,避免了冬春牦牛掉膘和死亡。其缺点是投资多、成本高。边守义等(1995)将高海拔地区(3000~4000米)的牦牛转场到较低海拔(2000米)的农牧区附近,饲料以麦秸和氨化麦秸为主、混合精饲料为辅,进行短期圈养育肥,其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增重效果明显,并可防止冷季牦牛乏弱掉膘。其意义在于不仅降低了高寒牧区草场的载畜量,而且充分利用了农牧区的饲草料,提高了牦牛的出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