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样用琉璃仿玉制品的?

2025-04-29 06:47: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代琉璃中,有许多制品不透明,北洞山汉墓的也一样,这些琉璃之所以不透明,并非当时不会焙制透明琉璃,而是为了通过焙制琉璃得到仿玉制品。

广西合浦县堂排西汉墓发现的1000多颗琉璃珠,有半透明和不透明两种。半透明的颜色有天蓝、墨绿、湖蓝、黑、白、月白、砖红、紫褐等,绝大多数是圆算珠形,直径0.2至0.5厘米。

刘胜乃汉景帝刘启之子,食地中山国,即今河北省境内。河北省满城的西汉刘胜墓中也发现有两件淡绿色仿玉琉璃耳杯、玻璃盘等,其制造年代为公元前113年,为翠绿色,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琉璃盘口径19.7厘米,底径9.5厘米,高3.2厘米,耳杯长13.5厘米,宽10.4厘米,高3.4厘米。发现时依然色泽如新,剔透如故。

刘胜墓中还发现了一件非常精美的镶琉璃铜壶,系中山靖王刘胜使用过的精美酒器之一。《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胜“为人乐酒好肉”。该壶高45厘米,形制与其他同时代铜壶并没有太大差别,而其装饰却别具风格。它采用了鎏金银和镶嵌银、琉璃两种装饰工艺,把壶体打扮得绚丽多彩,光华耀目。

壶口和圈足上部各有一周鎏金带,肩、颈之间和中腹、圈足下部各饰一周鎏银带。主题花纹是颈、腹部的三组带状花纹,皆是在鎏金斜方格内填嵌菱形和三角形的绿琉璃片,再在其上刻网纹,在空白处填镶银珠。

壶盖周缘鎏金,盖面饰鎏金方格,镶银珠、嵌琉璃片,就连盖上的云形钮和耳也用鎏金。全器之上,金黄、银白、琉璃绿,方格、圆珠、网点纹,立体交织,相映成辉,雍容大方,华贵无比。

在铜壶底部刻有铭文,有“长乐食官”字样。“长乐”指汉代皇宫长乐宫。“长乐食官”指此壶归长乐宫膳食官掌管。可见该壶原是汉长安城长乐宫中之皇家宝器,无怪乎制作得如此穷奢极侈。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广州象岗第二代南越王墓的11件蓝色琉璃牌饰,长10厘米、宽5厘米,高0.3厘米,浅蓝色,晶莹光洁,厚薄一致,制作工艺已达很高水平。

同墓中发现的玻璃璧,直径14厘米,孔径5.3厘米,厚0.3厘米。这件深绿色的玻璃璧,与我国传统造型、纹饰相一致,系仿碧玉制品而作,是西汉南越王时期的珍贵遗存。

湖南省长沙市沙湖桥发现了罕见的西汉琉璃矛,长18.8厘米,刃宽2.2厘米,矛为翠绿色,通体透明。矛脊两侧有槽,矛柄作圆柱状,柄的中部凸起成圆球形。

这件琉璃矛模铸成形,与战国时期的青铜骹矛相似,反映了西汉时期琉璃制造技艺的高超水平。以琉璃为原料制作的兵器,在我国古代遗物中仅此一例,当是仪仗用器,或是为陪葬而作的明器。

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的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我国始建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塔高47米,塔身砖砌,底层设回廊,塔内梯道设计巧妙。

飞虹塔塔身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琉璃装饰,从上至下玲珑剔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异彩缤纷,欲飞似动,宛如彩虹,故名飞虹塔。

飞虹塔反映了我国琉璃工艺的高超水平,并且成为我国琉璃塔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