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很臭么?不臭为什么叫臭氧层?

????
2025-02-24 12:36: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臭氧层很臭。有鱼腥气味。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

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扩展资料

臭氧层作用:臭氧层可有效防止某些太阳射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已证实的太阳射线伤害包括引发皮肤癌、农作物减产等。臭氧层自上世纪70年代末被发现出现明显损耗。

上世纪80年代,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的普及使某些人造氟化物作为制冷剂大行其道,科学界随后证实,氯氟烃等氟氯碳化物是导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重要原因,因为氟氯碳化物释放的氯和溴可直接损耗臭氧。

1987年,联合国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恶化及损害,承续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大原则,邀请所属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所签署的环境保护公约《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又称《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臭氧水平已回升4% 臭氧层有望几十年内恢复

回答2:

臭氧层主要成分是臭氧。有臭味。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扩展资料

人类真正认识臭氧是在150多年以前,德国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臭氧。臭氧层由法国科学家法布里于20世纪初发现。

1930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卡普曼提出,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氧原子同氧分子,在有第三种中性分子参与下进行三体碰撞时产生。60公里以上的高空,太阳紫外线强,氧分子大量离解,三体碰撞机会减少,臭氧含量极少。

5公里以下低空,紫外线大大减弱,氧原子很少,难以形成臭氧。在20~25公里高度范围内,既有足够的氧原子,又有足够的氧分子,最有利于三体碰撞,形成的臭氧每年约有500亿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

回答3:

臭氧,又名三原子氧,因其类似鱼腥味的臭味而得名。其分子式为O3 ,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质1.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它是淡蓝色的气体2.它有一种类似雷电后的腥臭味3.在标准压力和常温下,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3倍4.臭氧比空气重5.臭氧有很强的氧化力6.正常情况下,臭氧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氧气;
臭氧它有特殊臭味固call it 臭臭氧,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这就是大多数人对臭氧的全部认识。人类真正认识臭氧还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国化学家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类似于希腊文的OZEIN(意为“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OZONE(臭氧)。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在这么广大的区域内到底有多少臭氧呢?估计小于大气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在一起,仅仅有三公分薄的一层。那么,地球表面是否有臭氧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太阳的紫外线大概有近1%部分可达地面。尤其是在大气污染较轻的森林、山间、海岸周围的紫外线较多,存在比较丰富的臭氧。
此外,雷电作用也产生臭氧,分布于地球的表面。正因为如此,雷雨过后,人们感到空气的清爽,人们也愿意到郊外的森林、山间、海岸去吮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让身心来一次爽爽快快的“洗浴”,这就是臭氧的功效,所以有人说,臭氧是一种干净清爽的气体。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 μm以 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UV—B(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 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 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 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 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 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 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回答4:

一般来说,大气中的臭氧大部分集中在10公里至50公里之间的大气层中,其中20公里至30公里之间臭氧含量最高,人们通常把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层次叫臭氧层。臭氧层由法国科学家于20世纪初发现的。
臭氧是在1839年首先在实验室被发现的,随后被证明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臭氧的含量虽少,但在臭氧层的高度上,却能将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吸收掉,使地球上的人类和其它生物,不致被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所伤害,所以人们把臭氧层看作是地球的“保护伞”。
研究表明,如果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10%,地表紫外线辐射将增加19%,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15%至25%。增强的紫外线辐射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后者的损伤则会导致癌症。受紫外线辐射侵害可能诱发麻疹、水痘、疱疹、真菌病、皮肤癌以及眼疾等。同样,达到地面增强的紫外线辐射,对动植物也构成严重威胁。
1985年,科学家发现南极出现了臭氧洞后,这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保护臭氧层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由一些国家联合共同制定保护臭氧层的“规则”,1994年第52届联合国大会又决定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回答5:

有轻微得臭味,不是很臭,所以叫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