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现金流如此充裕为何还要发行 10 亿美元债券?这种融资方式有可能普遍化吗?

2025-04-30 04:56: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百度现金流充裕还要发行 10 亿美元债券,主要是从直接的财务目的和间接的业务布局考虑,这种融资方式是国际大企业发展的战略,具有普遍化。

  根据百度的公开信息,百度宣布发行10亿美元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75%,拟将发售所得资金用于一般企业用途。2012年11月和2013年7月百度曾分别发行15亿美元与10亿美元债券,一年不到再度发债10亿美元。

  一、百度直接的财务目的。

  百度Q1财报透露其2014年拥有现金及短期投资总计63.8亿美元,24.8亿美元应付票据以及3.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减去应付票据,百度能够掌握的现金流接近40亿美金,可以买下绝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且百度对Q2营收展望约为120亿人民币,我估计其利润应在5亿美金以上,造血能力强大的百度再度融资10亿美金,其接目的自然是融资。

  百度这种融资的方式,比增发股票更简单快捷,比银行借贷更低成本。对于一些未上市公司来说,发债还是补充大额资金的核心渠道。阿里在2012年退市之后,便曾在债券市场融资40亿美元,外加银行借贷用于回购雅虎股份及偿还债务。

  而百度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所得往往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改善公司资金来源结构、调整公司资产结构、降低公司财务成本或偿还债务,甚至将发债作为一种反向投资。24.8亿美元应付票据海外比例多少不得而知,百度收入几乎为人民币,要进行海外债务偿还、可能的股东派息及可能的海外业务拓展及投资,需要美元,发债是最佳方式。

  二、百度间接的集团业务战略布局。

  没有绝对不差钱的企业,手握600亿美元现金Google在2014年2月也发债10亿美金,仅仅是为了增强财务灵活性,以防万一内部资金下降。企业甚至会担心未来某天会缺钱。腾讯也在今年4月发行了25亿美元的债券。倘若阿里不能在8月8日如期上市,今年发行债券也是板上钉钉。

  三、发行债券的普遍性战略分析。

  拥有更充裕的资金之后,企业很可能会进行大型业务扩张、基础建设或者说投资并购。此前发债后的动作证明,百度、腾讯或者阿里莫不如此。

  1、用美元支持百度国际化扩张

  百度本次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了海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或者说投资海外企业,都需要美元。

  百度、腾讯或者阿里一直以来没有放弃海外扩张。在阿里和腾讯,甚至京东都要大力进军海外时百度走出去的欲望更强。目前百度海外用户数为3000万,相比它在中国的5亿用户而言不值一提。

  除了日本网页搜索、Hao123、Simeji输入法之外,百度还进军了非洲移动浏览器、泰国安全软件和网址导航市场。

  如果百度要继续进军无人汽车、GoogleGlass、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必须向美国渗透。投资海外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建立研发中心,招募海外高端人才,都需要资金。

  2、国内大规模并购的催化剂

  在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无线、全资收购糯米之后,百度再无超过1亿美金的投资案发生。阿里和腾讯在投资市场屡有斩获,冲刺IPO的阿里的广撒网投资更是让百度投资有缺席之感。

  目前中国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为4.75%;五年期国债利率达5.71%;即使自上线后与日俱减的余额宝,最低的年化收益也有4.37%,如果按当下回报率(日均万分之1.1726%)计算五年期,每年的平均综合回报更是达7.40%。
  而当下美国市场上融资成本很低,通过在境外发债的所付出的利率成本+发行费用,低于目前国内几乎任何一种五年期金融产品的回报率。而即使是3.29%的票面利率,比起目前美国国债5年期的票面利率1.2%左右仍是高出不少,而穆迪给百度债券的评级是A3,在美国发行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另外,百度的现金多是人民币。全世界都认为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3、规避税收
百度利用美元债券,在境外完成对91的收购(网龙是香港上市公司,91的实体亦在境外),比直接用人民币现金,完成对91的收购,无疑在税收成本上更为节省。
  此前苹果在发布股票回购计划之后,也是发了170亿美金的债券,当时有新闻就说,苹果此举最多能避税90亿美金!
  4、发债最重要的是信用。

  百度在穆迪评级里的信用评级A3甚至高过部分欧盟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而苹果在穆迪的信用评级更是达到Aa1。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做不到如此。

  综上所述,百度发行 10 亿美元债券,这种融资方式是国际著名企业发展的普遍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