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因此,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除了控制新生儿的室温外,还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也可采取其他一些保暖措施。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小儿的手脚冷暖来粗略估计,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对新生儿就要采取措施了。新生儿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必须予以处理。
在家庭中对新生儿保暖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给他们准备好适宜的衣服。因为新生儿身体与衣服之间的间隙的温度在30℃-34℃之间最适宜,可防止身体散热,维持新生儿的体温。因此,新生儿的衣服过于宽松或太紧身,都不利于保持体温。有的家长喜欢给新生儿穿上几层衣服,如内衣、棉背心、几件毛线衣、棉袄,感觉是很暖和了,其实保暖效果不一定好。最好在内衣外面穿一件背心,再穿一件棉袄,保证身体与衣服之间有一定间隙,上面再盖上小棉被或毛毯就可以了
如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保持正常体温,可用热水袋、热水瓶进行保暖比较方便,热水袋中的水温不可太热,而且不可与新生儿的身体直接接触,以免烫伤,最好用布包好,放在距新生儿脚20-30厘米处,经常更换热水袋中的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电热毯对成人来说是很好的保温方法,但不适用于新生儿,因电热毯的温度难以控制,往往会过热,而使新生儿体温升高,发生“脱水热”。另外新生儿的小便也多,万一弄湿电热毯,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最好不用电热毯来取暖。
从心理与行为来看,婴儿的生物本能与欲望主要是获得满足与舒适,特别是刚出生时,饿了就想吃奶,饱了就想睡觉,尿湿了就会哭,需要人抱,母亲一哼,就得到安慰感到满足。由生理欲望的满足而获得安全感。所以这时期的照顾主要是生活护理。
一、首先要给产妇和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环境要求:
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婴儿适宜的室温是20度左右(18-23度 ),湿度50%-60%
2、清新的空气: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要保证2次通风,每次大概15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生病并利于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3、充足的阳光
4、不宜睡太软的床
5、家庭和睦
二、宝宝这阶段除了吃就是睡,所以喂养就是这时期的头等大事了。新生儿胃容量约为一个鸡蛋大小,正常情况下喂哺次数约8-12次/天。有时次数可能会更多,少量多次的喂哺符合孩子的需要,所以提倡按需喂哺;同时哺乳期妈妈要重视产褥期的营养,要少吃多餐,每天5~6顿,并注意清淡适宜、荤素搭配、干稀搭配、营养均衡,从而提高乳汁质量,宝宝才能健康成长。
三、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1、脱水热
原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入量少,外界温度高
表现:无原因突然发热,精神可,饮食佳
处理建议:注意水分补充,注意外界温度调节,必要时温水浴降温
2、脓疱疹
原因:皮肤感染
表现:皮肤皱褶处粟粒状皮疹,充血,有脓头,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处理建议:注意皮肤清洁,局部75%酒精消毒,严重者看医生。
3、惊跳、肢体抖动
原因:缺钙、维生素B6缺乏等
表现:易惊吓,兴奋性高,易激惹,不发热
处理建议:乳母及新生儿均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必要时看医生并补钙
4、漾奶
原因:进食过多,进气,贲门松弛
表现:吃奶后吐奶
处理建议:注意奶后拍嗝,适当调整体位,必要时看医生。
5、尿布疹
原因:排泄物刺激皮肤所致
表现:局部发红并有皮疹
处理建议:暴露局部,保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注意局部护理,新生儿期间建议使用柔软棉布做尿布,必要时看医生。
6、夜哭不止
可能原因之一:吃奶或哭叫时吸入空气未能及时排出,引起腹绞痛(小肠积气);饥饿可能是一因素。
表现:小腿乱踢,小脸通红,可持续几小时
处理建议:轻抚腹部,轻摇或慢走,喂奶后拍嗝,增加哺乳次数,注意观察大便。
7、新生儿结膜炎
原因:产道内细菌感染,出生后接触感染。
表现:生后2-3天出现,双眼睑红肿、流泪伴脓性分泌物
处理建议:消毒棉签蘸温水自眼角内侧向外侧轻擦去掉分泌物,用0.25%氯霉素滴眼。
8、新生儿鼻泪管堵塞
表现:生后10-14天出现,多为单测,眼泪汪汪,未及时治疗易受感染合并结膜炎。
处理建议:及早按摩。必要时看医生。
9、新生儿脐炎
原因:局部细菌感染
表现:脐轮局部发红,潮湿,有臭味。
处理建议: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
一、汤水方法催奶
1、 黑芝麻250克,炒熟研末,用猪蹄汤送服。
2、 猪蹄1对,茭白15克,通草10克,煨汤或煮熟吃。
3、 花生米炖猪蹄或炖猪肚,或用花生米与大米同煮粥。
4、 冬瓜皮煮鲢鱼。
5、 红小豆煮粥,加红糖。
6、 鲜鲤鱼汤或用鲤鱼与大米同煮粥吃。
7、 黄花菜煨猪蹄或黄花菜炖老母鸡汤。
8、 鲜虾、鲜木瓜煮鱼汤。
9、 黄花菜30克,黄豆200克,猪蹄1只,清水适量,炖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用5日.
10、 豆腐150克,红糖50克,米酒50克,先将豆腐、红糖加适量水煮,待红糖溶化后,倒入米酒煮片刻,吃豆腐喝汤,1次食完,连食5天。 [em02]二、中药类方法催奶
1、丝瓜衣、通草各3克煎水喝,或加猪蹄煮汤。若效果不大,可用北芪6克,当归9克,白芷3克,穿山甲6克与丝瓜子3克炖猪蹄,饮汤吃肉,效果极明显。
2、党参、黄芪30g,当归、路路通各18g,柴胡、青皮、陈皮、穿山甲、王不留各12g,香附15g,通草、漏芦各10g,主治产后缺乳〔催奶〕乳汁缺少。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一般服药2-3剂,效佳。
3、猪蹄2只, 炒川芎、当归、木通、王不留行 各9克。将猪蹄洗净,加水煮烂捞出,再在汤中加入上述药物,煎好去渣服用。
4.催奶方法:孕妇催奶方法及原则
猪蹄2只,王不留行、穿山甲 各9克。 一起炖汤食用。
5、猪蹄4只或蹄膀1只,通草2克。一起加水充分煎煮,食肉喝汤。
6、花生猪蹄汤:猪蹄2个,花生150克,盐、味精适量。「做法」将猪蹄除去蹄甲和毛后洗净,和花生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熟,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评价」花生性味甘平,入肺脾经,其功能益气、养血、和胃。猪蹄补血通乳,主治产妇产后乳汁缺乏。
7、黄芪炖鸡汤「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母鸡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盐、米酒适量。「做法」黄芪、枸杞、姜片放滤袋内,母鸡洗净,氽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评价」黄芪可补气健脾、益肺止汗,民间常用于治疗产后乳汁缺少,又可补虚固表,治疗产后虚汗症。母鸡性味甘温,能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此汤适用产后体虚、面色萎黄、乳汁过少、易出虚汗等症。需要注意的是,黄芪炖鸡汤宜在产后5~7天后食用。
8、猪蹄通草汤:「原料」猪蹄2只,通草6克,葱白3根。「做法」将以上3味共同加水煮汤。「评价」通草有清热通乳的功能。此汤每日分3次服,连服3日,适用于产后缺乳。 这些对于这个时期的妈妈来说很有用,希望能帮到你!还有下面的告诉你下奶前你要做什么!生育健康网网友:我看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和小巫的书,我决定母乳喂养宝宝,但是在顺利下奶之前不能用奶瓶也不能喂配方奶粉,那应该怎样喂宝宝?给宝宝吃什么呢?如果要好几天才有奶宝宝饿了怎么办啊? 摇篮专家:您好,您不用担心宝宝会饿的,因为宝宝在出生前,体内已经贮存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可以维持到妈妈开奶。但虽然要在宝宝出生后1~2周后妈妈才会真下奶,但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周必须让他多吸吮、多刺激妈妈的乳房,使妈妈产生“泌乳反射”,才能使妈妈尽快下奶。只要尽早给宝宝喂奶并坚持不懈,那么少量的初乳也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注意宝宝的肚脐眼,不要碰水,不要让它发炎咯
多喝些汤水。鱼汤啊鸡汤啊猪骨汤啊。下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