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前些年“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中国端午节被韩国抢走了”这一说法,在国内流传至今。实际上,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2009年已申遗成功了。所以,端午节并没有被韩国抢走,还是咱们中华儿女的传统节日。只不过韩国申遗的端午祭,是“江陵端午祭”。韩国的端午祭被认为起源于萨满文化,韩国的很多地区都曾有端午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留了端午祭祀仪式的形式和内容,所以韩国把江陵端午祭申遗。
关于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来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不能说是他们抢了端午节,应该是说他们也过端午节,东亚这边几个国家文化同根同源都收到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影响 ,类似像中秋节春节很多国家都过,但是之所以在端午节这边产生了争议,是因为韩国人或者具体说是韩国江陵人把端午节过出了他们的当地特色,与我们h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不同,韩国江陵端午祭主要是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祭拜当地的各个守护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地方平安,再加上一些类似庙会的活动,以促进当地人关系和谐。我们也都知道在经历了近现代的多次战争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之后,有很多古时候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遭到了破坏,几近失传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江陵端午祭却有幸传承了下来,而且整体祭祀过程完整,很好的代表了古时候朝鲜民族的祭祀方式,流程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江陵端午祭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出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对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的要加强保护的立场,说句大话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韩国江陵端午祭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我国一直把中心放在类似像故宫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有所欠缺,但是经过此事之后,我国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我们端午纪念屈原的赛龙舟等活动也在2009年被列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的,是被韩国韩国申请了,但这种节日是一种文化,象端午节其实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但是像韩国那样文化传统很少的国家来讲,只能想抢别人的文化,文化不是用来注册的,更不是攀比的,是要我们去守护的。
没有,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民间开始出现: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的说法。
对此,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而具体日期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