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醴泉寺是允许拍照的。一般建筑类景点是允许拍照的,而绘画类,比如敦煌壁画那就不允许拍照了,会对文物造成伤害。
①醴泉寺介绍:
醴泉寺风景区位于邹平县西南长白山中。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叫庄严的法师创建的,当时名为龙台寺。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说。醴泉寺建于群山环抱之中,坐南朝北环境幽美、山峪纵深、古木参天、为一方之名寺。
②醴泉寺历史沿革:
醴泉寺风景区位于邹平县西南长白山中。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
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寺坐南面北。
2004年至2006年两年间,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1200万元在寺庙原始的基础上,重修和扩建了醴泉寺。
③醴泉寺主要景观:
文昌阁
醴泉寺建于群山环抱之中,坐南面北。大门两侧蹲踞一对石狮,迎门为文昌阁,阁上有殿,塑有文昌帝君神像。殿西有一古钟,径口2米,高3米有余,撞击之声,响彻数里。阁南为大雄宝殿,能容千人。中有释迦牟尼石像,系一巨石刻成,仅头部就有1米多高。殿后有东西两个跨院,东为范公祠、西为三星殿等,整个建筑完整和谐,浑然一体。
2.范公祠
范仲淹曾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在邹平醴泉寺读书。醴泉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环境幽雅,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寺内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及诗词歌赋,生活上也处处周济他。范仲淹去世后,县人为其建祠纪念,醴泉寺香火也随之日盛。范公祠面南背北,与大雄宝殿相背而建,且范公祠高出主殿2米,故有“天下寺院皆崇佛、唯有醴泉独尊儒”之说。生动体现了邹平人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崇仰。
3.黉堂岭
寺南5里为黉堂岭,山峪纵深,古木参天,中有一石洞,相传当年范仲淹曾避寺中喧嚣来此攻读,世称“读书洞”,又称“上书堂”。
④醴泉寺地理位置:
醴泉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醴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