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声母的主要特点有:
(1) 古浊音系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逢塞音、塞擦音时,无论清浊,一般都念不送气音;
(2)f/hu相混;(花/发fo)
(3) 一部分n/l相混;(你ni/li/n)
(4)新派无卷舌音;
(5)老派区分尖团音,新派不分尖团。 老湘语多数方言点声母系统的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在目前不存在争议的湘方言点中,仍保留浊音的有以下这些点,湘乡市,双峰县,衡山县(后山),韶山市,安化县(东坪),冷水江市,新化市,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武冈市,隆回县(南部),洞口县(黄桥等),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祁阳,祁东,辰溪,泸溪,溆浦等地。 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部分湘语保留得比较完整,也是湘语语音上的一大特点也之一。
同吴语类似,湘语的全浊声母的浊度在各个地区并不一样,北部地区的都明显弱于南部地区。尤其是湘语的东部和北部,全浊声母已完全清化。这种现象正是历史上北方官话长期影响的结果。湖南省自古以来一直接受北方和江西两大地区的大量移民有关。 赵元任认为长沙方言虽然阳调低沉,听感像似乎有浊音,但实际上是不送气的软清音,相对于老湘而言只能算是假浊音。当然新湘语无全浊声母并非绝对概念,湘潭老派方言以及宁乡流沙河都有弱浊音存在。
此外老湘语全浊声母也在逐渐清化的过程中,比如娄邵片的娄底,双峰,湘乡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全浊入声已经开始清化,甚至完成。邵阳,邵东,隆回,安化(东坪)的全浊入声字保留浊音的几乎不到1/10。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永全片的祁东和祁阳,85%的全浊入声字读浊音。事实上即使是全浊舒声字,娄邵片一些方言也开始清化,比如娄底城区一些地方全浊声母都已经变成送气清音,韶山的部分擦音已经清化。所以湘方言的全浊声母正在不平衡的清化过程中。
湘方言全浊声母保留概况: 方言片代表方言点方言中存在的浊声母浊声母的来源长益片长沙z日母文读z,其它全部清化。沅江z日母文读z,中古“从邪崇澄船禅”六母浊擦音部分读z。其它全部清化。沅江南大膳镇z,b,d,ʣ,ʥ,gz保留得较多,但b,d,ʣ,ʥ,g清化明显岳阳荣家湾bʱ,dʱ,ʣʱ,ʥʱ,gʱ中古次清和全浊声母读送气浊音娄邵片韶山b,d,g,dz,dʐ,ʥ,γ中古全浊声母在舒声韵逢浊塞音,浊塞擦音,读浊音,但部分浊擦音清化。入声韵全部清化双峰b,d,g,dz,dʐ,ʥ,ʑ,γ中古全浊声母在舒声韵中浊音基本上保留,入声韵中清化邵阳(长乐)b,d,g,dz,dʐ,ʥ,v,z,ʑ,ɦ中古全浊声母在舒声韵中浊音基本上保留,入声韵中清化。永全片祁东b,d,g,ʤ,v,z,γ中古全浊声母在舒声韵和入声韵中,无论塞音,塞擦音,擦音都保留浊音。全州b,d,g,dz,ʥ,z,ʑ古全浊声平在塞音,塞擦音中基本保留浊音,擦音部分保留,部分清化。辰溆片溆浦b,v,d,dz,z,dʐ,ʐ,ʥ,g中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在平声中保留浊音,在仄声中清化;浊擦音全部清化。泸溪b,v,d,dz,dʐ,ʐ,ʥ,ʑ,g中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在平声中保留浊音,在仄声中清化;浊擦音全部清化。辰溪b,v,d,dz,z,dʐ,ʐ,ʥ,g中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在平声中保留浊音,在仄声中清化;浊擦音全部清化。湘语的全浊清化过程并不是平衡的,相对于长益片的彻底清化,娄邵片全浊入声字已经全部清化,但全浊舒声字保留比较完整。而辰溆片则仅仅只在平声中保留部分浊声母。永全片的浊声母比如祁东,无论是在全浊舒声或是入声中都保留的比较完整。但全州在擦音中也开始清化。新老派湘语舒声字和入声字中全浊声母的保留状况: 湘语全浊声母清化是从全浊入声开始的,大原则是平不送气而仄声特别是全浊入声的清化送气是湘语底层的特征。湘语中的双峰、湘乡泉塘、娄底、新化、安化东坪、安化梅城、宁乡老粮仓、会同、韶山、衡山前山、后山、泸溪等地古全浊入声字送气达到60%以上。 而且老湘语多于新湘语,口语音比读书音多,不发达地区,乡村,城郊比大城市多,说明城市受北方官话影响之后而特征消失的快。新湘语,特别是大城市的新湘语,由于受到官话的影响,这一特征在慢慢剥落。所以新湘语:“平仄都不送”的特点,但实际上应为“平声不送气,仄声部分送气,特别是浊入声送气”,只是被平送仄不送的官话影响之后,演变成平仄都不送。此外益阳沅江一带,古“从邪澄崇船禅”母舒声字除止摄开口三等支脂之韵读外,其他大部分都读边音,这是益沅小片的特征之一。古全浊声母清化后无论舒入都读送气清音,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湘中的娄底市以及与娄底市毗邻的湘乡市、双峰县的少部分乡村。衡州片衡山话比较特殊,和北方官话一样,全浊清化之后是平送仄不送。 全浊声母在湘语各代表方言点保留情况项目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永全片辰溆片 中古声调长沙城区湘潭城区益阳赫山娄底城区湘乡城关衡阳城区祁阳白水东安花桥泸溪浦市全浊平声−−−++-+++全浊上声---++-++-全浊去声---++-++-全浊入声------++-浊入送气
古全浊入声字清化后大多数读送气音,在湘方言中分布广泛,不仅广泛存于在娄邵片及辰溆片,而且衡州片及长益片的部分地点也存在这种现像。就口语常用字而言,湘方言绝大多数地方古全浊入清化后送气占优势,但是衡阳,长沙市区,长沙县,邵阳却例处,而三地又正好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城市。长益片和娄邵片湘语全浊入声送气音的比例,城市少乡镇多,新湘语少老湘语多。说明这种过程是一种语言底层的读音,新湘语受到了官话的侵蚀而慢慢失去了自身的特点。
全浊特殊读法
部分全浊声母,包括舌齿音浊声母,如从邪澄床崇禅母今读边音(l)或叫流音化,是长益片益阳方言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古全浊声母读边音的区域以益阳话、桃江话、沅江话、安化梅城话为主要区域。分布于益阳市城区(赫山区和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县、安化县以及常德市汉寿县的军山铺、百禄桥等地,如“钱连不分,寿路不分,陈龙不分,蛇茶不分”。此外桃江县马迹塘以及安化县羊角塘比较特殊,古定母字也读l,比如地li,桃lau等。属于长益片长株潭小片的南县话全浊声母读边音的情况比益阳其他地区的方言的此类情况少,更接近于长沙话。目前由于受到中国官方语言普通话以及湖南省强势方言长沙话的影响,益阳方言受到一些影响,部分新词不再读边音,或者一些边音字变为两种读法共存。在桃江,汉寿,安化交汇点的三堂街话更加特殊,中古全浊声母多读为零声母。这与浊音清化的规律不符,也与湘方言其他地方读音相异。这是声母受主元音或介音的影响,或同化或异化的结果。 例字才(从)赵(澄)柴(崇)蛇(船)寻(邪)常(禅)中古声母ʣȡʤʥzʑ长沙ʦa13ʦau45ʦa13sə13ʨin13ʨyẽ13益阳lai24lau21lai24la24lin24lɔ̃24 知章读端是很多南方方言声母存古的特征之一,但很多湘方言中知组和章组合流并同时读为端组。但中古的知组(ȶ)和章组(ʨ)来源并不相同,中古的知组(ȶ)与端组(t)同源,而章组(ʨ)则是舌面音。知组读端在南方各地方言比较常见,比如客家方言的“知:ti”,闽南语厦门方言“镇:tin21,陈:tin35/tan35,猪:ti55/tu55,置:ti21”。新老湘语一些方言中,知三章合流并全部读如端,有些学者认为是存古,有些认为是后起现象,并不一致。在长沙方言中,也有极少的字读端组,比如:“置 ti45(白读)”,表示放置,以及:“砧:tin33(砧板)”。 方言点中(知)畅(彻)赵(澄)真(章)唱(昌)城(禅)湘乡tʌn1tʰaŋ5dao6tʌn1tʰaŋ5dʌo2双峰tən1tʰɔ̃5də6tien1tʰɔ̃5dien2邵东tun1tʰaŋ5dau6tən1tʰaŋ5dən2桃江tən1tʰɔŋ5zɔ6tən1tʰɔŋ5zən2娄底tɤn1tʰɔŋ5diɤ6tun1tʰɔŋ5din2衡山ʨyn1ȶʰoŋ5ȶou6ȶən1ȶʰoŋ5ȶʰən2汨罗方言的知章读卷舌
汨罗方言少数知三章以及庄组三等字,以及见组三等字读清卷舌塞音ʈ 见组:求 ʈeu(群母三等),九 ʈeu(见母三等),舅 ʈeu(群母三等);紧 ʈen(见母三等),斤 ʈen(见母三等),近 ʈen(群母三等);惊 ʈen(见母三等),脚 ʈo(见母三等),镜 ʈen (见母三等) 知组:真 ʈen(知母三等),肠 ʈong(澄母三等),胀 ʈong(知母三等);虫 ʈəng(澄母三等),竹 ʈeu(知母三等), 重 ʈen(澄母三等) 章组:身 ʈen(书母三等) 庄组:装 ʈong(庄母三等) 汨罗方言的知章组的读法非常特殊,存在卷舌声母ʈ,但并不与平舌t相混。读卷舌声母ʈ的字包括见知章庄等字,推测可能是见组细音腭化(ki-ʨi,ʦi-ʨi),再与读舌面音的知三章(ʨi)以及庄三(ʧi)相混,然后合流(ʨi)再塞化卷舌失去介音(ʈ)的结果。
永州高峰土话的知组读端以及章组的读法: 方言点猪(知)锤(澄)虫(澄)朱(章)吹(昌)誓(禅)永州高峰土话(湘)[tiəu]53[dy] 13[din]13[ʨy] 53[ʨʰy]53[ʥi]213厦门方言(闽南)[ti]55/[tu]55[tui]53[thiɔŋ]35[tsu]55[tshui]55[se]21此外在永州东安高峰土话(属于娄邵片)中,也存在知组读端的现象,如:长tiɔ45,重din213,迟di13。但与双峰娄底不同的是,此地方言章组并不合流,章组多读舌面音(ʨ),和闽南语类似章组和知组存在差别(章组读ts/tsh/s,而知组读t/th)。高峰土话的这种现象可能可能是种存古现象。 中古的见组及晓组都是舌根音“k/kʰ/g/ŋ/x/γ”,见组细音的腭化发生比较晚。在湘语中部分大城市如长沙城区方言的腭化已经完成,见组细音以及晓组读ʨʰ/ʨ/ɕ(牵/见/现)。见组的二等字洪音字北方官话由于介音的关系腭化,湘语长沙方言受到官话的影响,二等字的腭化才刚刚开始,多数依然读k/kʰ/x(间/鞋/咸)。湘潭话也有类似的情况,见组细音不分清浊全部腭化,如下表中所示。一些老湘语见组的清声母,次清声母的细音字全部腭化,比如娄底话,永丰话(香:ɕiɔŋ,ɕiɔ˜),但浊声母比如匣母字没有腭化,比如“现:γẽ”。 中古声母见组 晓组 代表字甲(见)缺(溪)极(群)验(疑)熬(疑)香(晓)杭(匣)现(匣)长沙(长益片)kɑ/ʨiɑʨʰyeʨiȵiɛ̃ŋauɕiæ̃xãɕiɛ̃湘潭(长益片)ʨiaʨʰyæʨʰiȵĩŋauɕiãxɔ̃ɕĩ永丰(娄邵片)kaʨʰyeʨʰiȵiŋəɕiɔ˜γɔ̃γẽ娄底(娄邵片)ʨiaʦʰiʨʰiȵĩŋɤɕiɔŋγɔŋγẽ并不是所有的湘语的见组细音都已经完全腭化,比如老湘语湘乡话见系三四等字白读k/kʰ/g:菊kiei/去kʰi/建kiĩ。双峰方言与湘乡类似。在新湘语中,也有一部分见系不腭化的方言。比如浏阳镇头话:庆kʰin,奇kʰi,经kin,局ky,结kie,价kia,去kie,脚kio,茄kʰia,交kiau,饺kiau,近kin,熊xioŋ,胸xioŋ,凶xioŋ。汨罗方言见系一二等洪音字不腭化,同时细音字多数k,kʰ,h,但也有一部分字腭化,比如:桥kie,戏ɕi,记ki,结kie,祁ʨi,说明腭化正在扩散进行中。疑母字多数湘语是洪音读ŋ,细音混于泥母n。比如长沙方言中:岸ŋã,眼ŋã,艾ŋai(洪音),蚁ȵi,严ȵiɛ̃,业ȵie(细音)。但新湘语中的一些方言受到官话的较大影响,疑母脱落比较严重,比如在娄底话中:语ȵy,寓ȵy,御ȵy,言ȵĩ,宜ȵi,蜈ŋo,误ŋo,衙ŋa,瓦ŋo,在长沙方言中都读零声母。湘乡方言中的疑母保留也得比较好,湘乡方言 玩ŋuan,完ŋuẽ,元ŋuĩ,赝ŋan,雁ŋan,吴/误ŋo,尧ȵiǝ,寓/语/遇ȵ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