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线损管理队伍建设
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使广大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利益与自身密不可分,降损工作就有了实施的基础。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线损规范化管理座谈会,各职能部门及各供电所的线损专业人员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实现共同提高,通过全方位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线损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2、加强抄、核、收管理工作
抄表收费是用电营销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线损率的统计和考核。随着城、农村改造、“一户一表”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到户”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抄表收费的工作量也将大大增加,对抄表到位率、准确率、大用户的抄表率、电费差错率等抄核收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要求对抄核收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特别是抄表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各项考核,堵塞电量跑、冒、滴、漏现象。
3、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
在计量装置安装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防止错误接线;在日常运行中,要做好电能表的轮换、校验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提高轮换率、现场校验率,防止电能表超周期运行,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加强计量装置的缺陷和故障处理,对计量表计和CT烧坏、表计卡盘、PT断相等缺陷和故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要加强抄表、电检、计量人员工作责任心,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及时发现缺陷的加以奖励;未能及时发现的,要追查责任人,严肃处理。发生计量故障要充分收集证据,追补电量电费,在减少供电企业损失的同时,避免与客户发生矛盾。对表计轮换、整改、故障处理等拆回的计量表计,要严格执行有关复核制度,对表计积存的电量进行审查、核对,堵塞漏洞,防止电量流失。
4、增加投资,加大现有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1)加快工业发达地区电源布点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根据负荷的增长,提前l—2年规划布点变电站,增加变电站密度;合理编制电网技术改造规划,对损耗大、运行年代长的设备以及线径小、容载低的线路分年度安排技术改造;这对优化网络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有效降低线损
2)加强电网经济调度;根据电网潮流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作好变压器投退和无功设备投切等工作。
3)积极鼓励新增用户采用高电压等级供电方案;对新增大用户鼓励他们采用高电压等级供电方案,降低供电损耗,从而提高公司的降损潜力。
5、搞好统计工作,加大分析力度;准确统计是进行线损计算的基础
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强备单位上交线损报表的日期管理。各单位必须按时按节完成线损报表及线损小指标报表,且统一规范线损报表模式。这项工作与职工的奖金考核挂钩;每月进行一次全公司性的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工作。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对照降损计划执行情况,为下步工作做好准备,便于考核供电所线损工作的开展情况。此外,供电所应分台区开展线损计算,以便供电所进一步分析和降低线损指标,制订切实可行的降损措施,对线损严重超标的台区,成立专门的剖析小组,逐台解剖,逐台降损处理;对线损或高或低,起伏波动偏大的现象,则进行重点检查和剖析,对症下药,狠抓落实。
6、建立线损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应具有多渠道,适应多层次需求,县级供电企业的降损战略管理目标相对明确和单一,而员工的个人需求却相对较为复杂,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应当公平合理,不论是哪一种激励方式,都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先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激励应注重时效性,尽量实现及时激励,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激励效果。
7、加强农电人员专业培训
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加强农电人员线损管理培训工作,全面掌握线损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方法,要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入手,提出有效的降损措施。加强各方面交流和学习,拓宽降线损工作思路;同时开展供电所总结交流以及线损管理竞赛活动,形成“比学敢超”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用实际行动积极开创线损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