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定要科学地进行分析,餐饮业有一个独特指标“ FLR 成本”: F( Food =材料成本)+ L( Labour =人事成本)+R( R =租金成本)对企业的重要性。业内普遍认为,标准的 FLR 成本应该控制在 70% 以内。不同餐饮形态的经营结构各不相同,大体上来讲,餐厅需要具有足够曝光量的铺位,以及能够维持产品品质的食材。在这两个成本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如何优化人力成本,成为了餐厅活下去或者制胜的关键。
麦当劳、肯德基的人力运营标准化被行业奉为楷模,也是有其原因的。看过勺子课堂的一篇文章,对他们的人员结构做了分析,结论就是都呈金字塔形结构:稳定的中高层管理,凭借严密的培训体系,管理管理着数量庞大的小时工。麦当劳有个全球通用的情况:只有三成是全职员工,剩下七成均为“小时工”。多数情况下,麦当劳的兼职员工比例在 85% 以上。这样的商业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在扩张的同时,付出相对较小的劳动力成本,最终实现充分盈利。
1.产品结构优化
即淘汰不盈利的产品,降低投出产出比较小的产品比重。这在餐饮业并不是新招,难就难在如何理解这个“不盈利”。
一方面体现在菜品低迷的销售份额上,更新菜单淘汰“老品”是常见的手法。一般每隔2-3个月左右更新一次菜单,更换6-7道菜,去掉点击率很低,顾客看到几乎不感兴趣的菜品,而70天也是老顾客唤醒起的周期。
另一方面,这个不盈利则是要站在产品结构的角度思考。
2.工具化管理
餐饮标准化实现程度,是餐饮企业连锁扩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涉及到管理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后者由中央工厂预制半成品,不需要每个分店储备厨师,而且在采购和生产上也具备一定成本优势。这里我们重点分析如何将产生成本的地方工具化,用清晰的表格或者信息化手段做记录和分析。
3.整合外部资源
如今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合理分配资源的方式,也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