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无力赔偿而超过规定时间不执行判决书的,申请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后被执行人确实无力赔偿的,法院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在强制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甚至以暴力、威胁方法予以阻碍,人民法院可根据规定,可对其罚款、拘留直至判刑。
法律分析
如果不履行生效判决书,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方则会被限制高消费。如果搜集到对方有财产而拒不履行,则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具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通知其履行后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的执行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二、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四、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五、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 六、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七、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八、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九、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请注意:申请强制执行后,有一个大前提,即对方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用于执行
老赖和无能力被执行人的区别在于:老赖是有能力或有条件执行,但采取各种方法,转移、隐匿财产或采取对抗手段拒不履行;而无能力被执行人则是确实没有能力执行,也就是俗称的赔不起
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执行处理,最近全国基本都在清理老赖问题,跟着这股风走应该没错
请注意:如果对方确实没有能力可以执行的,法院不会强迫其执行--我国法律优先保障公民最基本生存权利
比如:低保金,未成年子女必要的教育,生活,医疗费,需要赡养的老人的相关费用等,都是不可执行的范畴
但对于老赖,法院可以依法对其司法拘留等措施,严重的,构成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罪,是一种犯罪行为
很多老赖认为民事判决不执行也无所谓,实际上,任何判决有条件履行而拒不履行,经法院催告仍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是构成犯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