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赤松子自述》记载,黄大仙名叫黄初平,生于晋朝,浙江金华府人,本是一位牧羊童,居于境内一座山偏生赤松的“赤松山”。他十五岁在赤松山牧羊时,巧遇到一位仙翁,仙翁将他引领到一个石室,教他医术炼丹之学。最后,他在此地潜心修练,终于得道成仙。
四十年后,他兄长黄初起得到一位道士的指引,得以在山上重遇失散多年的弟弟。此时,黄大仙的法力高强,能够把累累白石变化为羊,兄长若有所悟,决定跟他一起修道,两人终并列仙班。其后黄大仙云游四海,救助贫苦大众,劝善济世,故民众修祠纪念,渐而远近驰名,得享“有求必应”的美誉。据《金华县志》所载,当地曾建有赤松观,在宋朝时又有“二仙祠”,供奉他们兄弟二
黄初平,东晋年间(公元328年),浙江省金华市人。
据《金华府志》说,黄初平生于一个贫困家庭,8岁的时候牧羊于金华的赤松山上,15岁的时候遇见一道士,道士见他慧根深、有异相,遂带他入山中修炼。40年后,黄初平经过恒志苦修,终于炼成“回生九转丹”得成正果,后人尊称其为“黄大仙”。
黄大仙成道后,立誓度尽苦难人,遂云游四方,或点化、或治病、或惩奸除恶、或降妖伏魔。他的事迹,为广大百姓所传诵,纷纷立祠、建庙加以供奉。
随着黄大仙的仙迹的传播,如今黄大仙庙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美国等。也相继建宫立观。其中香港的黄大仙庙最为闻名,朝拜者云集,香火极其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