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安排时间

2025-02-22 10:06:4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现在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很多人为了工作或者是学习,经常性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多数人的生活作息时间都是不规律的,有些人常年熬夜或者是长期通宵,这些不正确的生活作息时间,长时间下去是很容易影响到身体健康,想要自己的身体健康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作息时间表。

正确的生活作息时间表

7:00,起床的最佳时刻,醒来后一杯温开水,帮助每一个缺水的细胞都重新活力四射。

07:20-08:00,吃早饭。一顿营养全面而丰富的早餐,让你一整天活力十足。
08:30-09:00,避免剧烈运动。早上人体免疫系统最弱,不要做剧烈运动。
09:00-10:00,做困难工作。这个时间段,人脑最清晰,应该用来做最有难度的事。
10:30,让眼睛休息一下。十点半的时候,起来走动走动,眺望一下远方,让眼睛休息,让精神得以放松。
11:00,吃点水果。上午是一天吃水果的最佳时机,水果的营养可以充分的被身体采纳。
12:00-12:30,午餐。丰富的午餐为你的身体增添能量,保证你身体的能量所需。
13:00-14:00,午休。午休会让你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会更健康。逛淘宝、聊天并不能帮你缓解困意,反而会在停止后更加困倦,最好的休息方式当然还是小睡一会儿。
14:00-16:00,做创意性工作。午后是人类思维最活跃的时间,非常适合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想想工作中的改善措施,并付诸实践。
16:00,喝杯酸奶。补充一下身体流失的能量。
16:00-18:00,做细致性工作。这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处于一天的巅峰状态,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细致而密集的工作。
18:00-19:00,吃晚饭。晚餐要多吃一些比较清淡易消化的膳食,尽量不要吃一些刺激性或油腻的食物,这样久而久之对肠胃是不太好的。
19:30,运动。晚餐后稍作休息,可以开始健身了。你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快步走,也可以慢跑或游泳,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体育锻炼。
20:30,看书或者电视。放松身心,抑或充电学习。
22:00,洗澡。放下一切,洗个热水澡,让身体彻底舒缓下来,精神会随之放松。
22:30,上床睡觉。人体的各项器官都开始处于休息期了,不要违背身体的自然规律,放松睡一个好觉,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回答2:

一、起床时间
  起床的时间最好定在6:30,建议不要起的太早或者睡懒觉,因为早上的时间很宝贵,这个时间段是记忆文史知识的大好阶段。
  二、早读时间
  早读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时间大概从7点——8点,早读的内容可以涉及语文古文,诗词背诵、英语单词记忆,史政知识等。
  考生最好将早读平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平均20分钟,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科都可以复习到。另外在单词记忆的过程中,没有必要为完成目标而加快进程,从而忽视了效果。
  三、第一、二节课
  这两节课如果有老师来讲课的话,可以跟着老师来回顾梳理知识。若无的话,建议可以做一些文史类的考题,或者作该类知识的整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一般在上午比较强,而文史知识由偏重于记忆,因此用上午的时间来复习文史知识是比较合理的。
  四、午餐、午休
  午餐一般安排在12:00到1:30,很多同学可以用20分钟的时间吃完午饭。可以利用12:20到12:50的半个小时,来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稍微向理科倾斜。
  用12:50到1:20的半个小时来休息,午休非常必要的,如果感觉比较累的话,可以适当延长午休时间。短短的午休时间,可以为下午带来充沛的经历,因此午休显得非常必要。
  五、第三至五节课
  同样,三、四节课如果有老师上课,可以跟着老师来学习新知识,或者回顾梳理旧知识,若无课程安排的话,可以自己复习,可以选择作一些模式试卷, 将试卷中不懂,或者概模糊的知识点,再到课本中核实清楚,对于实在不懂得问题,可以记下来。这两节课,可以学习下物化方面的理科知识。
  六、晚自习晚
  自习主要选择做一些试卷,侧重点还是在理科方面,因为这时候人的记忆力会下降到最低,但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好。如果要记忆东西的话,在这一段时间 可以选择理解型记忆。另外可以将一天积累下来的问题,问带课的老师,然后彻底决绝掉,最好再针对这些问题往更大范围推广下,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七、晚自习后
  晚自习结束大概在9点左右,如果精力充沛的话,可以利用9点到10:00点的时间,再学习1个小时,学习内容主要针对自己的弱势科目,进行强化。
  八、睡觉时间
  在睡觉前,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一天内学习的收获进行回顾,对明天的学习细节进行大概安排。做完这些事情后,就可以休息了。
  睡觉的时间可以安排在10:40左右,但最迟应确保在11点前睡觉。最好不要开夜车,因为这不但对身体有害,而且无法保证睡眠。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7~8个小时左右,如果保证不了,就会影响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

回答3:

人的精神状态在1天内通常可有几个起落;上午8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的精神最佳,最佳状态持续2小时后各有一次回落。利用上述的精神状态起落变化,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最大限度发挥智慧和潜能,既保持大脑活力,又增进健康。有的人作息时间安排往往身不由己。但是,从长远来看,应力求合理、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实事求是地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抽空散散步,活络活络筋骨,尽可能使绷紧的弦有个松弛一下的机会。特别要提醒的是,阅读或写作1小时后休息片刻,一般不要连续超过2小时,否则不仅效率不高,而且非常容易疲劳。另外,作报告、开会和讨论中间也最好安排休息,室外活动活动后再继续进行,看起来占用了一定时间,但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有益于个人健康。

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谓是一个周期。当你勇于攻关,潜心钻研,一旦克服了某一难题,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时,心情会豁然开朗,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成功之后的欢悦心情对消除疲劳颇有益处。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增强决策能力,切忌无边无际对问题讨论再讨论,研究再研究,这样极易使人疲劳。另外,对一时根本无法实现的“宏伟目标”不要白白地呕心呖血,否则会累得精疲力竭,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