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外貌描写教案
写出人物的特征
江苏省淮阴中学
邢瑛
教学目标:
1
、学会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
2
、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教学难点
:外貌特征中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体现
教学设想:
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的迁移,适时引申,让学生在
欢快、
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写作,
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完成
一、
导入:
导入语设计:
一个小孩子,在他(她)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认清他的妈妈,陌生
人去抱他,小孩子可能会哭,他的妈妈一伸手,小婴儿就破啼为笑,
才几个月的小孩子就可以很准确地辨认出妈妈。
小婴儿如何能准确地
认出妈妈呢?
一对双胞胎,
他们长得很像,
别人常常会搞错,
而他们的妈妈却
从来也不会发生这类错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假如与爸爸或妈妈一同上街,
你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
就可以认出你的父母。你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学设想:
可提一至两名学生回答,
会有学生回答他们关系密切
约4380个字。
第一讲:如何写一个人物(师)总体指导:记叙文,是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几乎所有的中考作文都是可以以记叙文作为文体进行写作的。无论是以写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作,都离不开人物描写。
因为事是由人去做的,无其人,也就无其事。事情实际上是人物的一系列活动的反映和记叙。
写人作文着重写出任务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特点,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要写好记人作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外貌】写外貌就是描写人物的五官长相、个头体态、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等。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说人的好坏可以通过外貌表现出来。
当然,这并不准确,但一定程度上,外貌特征确实能够表现人物的某些内心、性格、品质特点。如“头发花白”可以说明人物年龄大;“皱纹深、皮肤黑而粗糙、高大魁梧”可以表明人物饱经风霜、个性坚毅刚强;“浅浅的酒窝、乌黑明亮的眼睛”可以反映人物聪明活泼的特点等。
在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不能泛泛而谈,要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细致描摹。 例1:走到镜子面前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还有一张红红的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就是我。
问题: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特点。换句话说,几乎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又遗传了父亲,不够白净的脸色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够正确,我成了近视眼。
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未为我的相貌而苦恼过,天生一个“乐天派“。
例2:“头猛”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女生,梳着两条小辫儿,虎头虎脑,面色红润。她之所以“猛”,首先是由于她猛于提问。
无论上什么课,她必紧拧双眉,时时举手提问,问题十分古怪,往往令老师抓耳挠腮,老师如果答上了,她必追问一句:“为什么呢?”老师答完了“为什么”,她又来一句“为什么呢?”没完没了地追问下去,直到老师张口结舌,宣布要回去“查一查”,下次再答复为止。因为老师们总是声称喜欢学生提问,所以尽管被头猛纠缠得火冒三丈,却敢怒而不敢言,不仅当时要装得和颜悦色,说:“你的问题很有价值”,回去还要翻查资料,准备第二天答复她。
下课时头猛也不放过老师,歪着小辫儿拧着浓眉,一直问到下一节课上课才恋恋不舍地罢休。后来有的老师一见她举手,身体就有点哆嗦,假装没看见或叫别的同学发言,下课时一闪身,就蹿回了教研室。
但这样也不保险,因为头猛还可以追杀到教研室甚至老师的家里。头猛简直成了摧残人民教师的一大公害。
后来,头猛又把残害范围扩大到同学和其他班的老师身上,逮着谁问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头猛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我师”。
凡是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提起头猛,真是哭笑不得。 2、【写动作】高尔基说过,为了使作品具有说服、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
这就是强调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扑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的品质等。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
约4380个字。
第一讲:如何写一个人物(师)总体指导:记叙文,是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几乎所有的中考作文都是可以以记叙文作为文体进行写作的。无论是以写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作,都离不开人物描写。
因为事是由人去做的,无其人,也就无其事。事情实际上是人物的一系列活动的反映和记叙。
写人作文着重写出任务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特点,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要写好记人作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外貌】写外貌就是描写人物的五官长相、个头体态、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等。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说人的好坏可以通过外貌表现出来。
当然,这并不准确,但一定程度上,外貌特征确实能够表现人物的某些内心、性格、品质特点。如“头发花白”可以说明人物年龄大;“皱纹深、皮肤黑而粗糙、高大魁梧”可以表明人物饱经风霜、个性坚毅刚强;“浅浅的酒窝、乌黑明亮的眼睛”可以反映人物聪明活泼的特点等。
在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不能泛泛而谈,要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细致描摹。 例1:走到镜子面前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还有一张红红的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就是我。
问题: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特点。换句话说,几乎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又遗传了父亲,不够白净的脸色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够正确,我成了近视眼。
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未为我的相貌而苦恼过,天生一个“乐天派“。
例2:“头猛”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女生,梳着两条小辫儿,虎头虎脑,面色红润。她之所以“猛”,首先是由于她猛于提问。
无论上什么课,她必紧拧双眉,时时举手提问,问题十分古怪,往往令老师抓耳挠腮,老师如果答上了,她必追问一句:“为什么呢?”老师答完了“为什么”,她又来一句“为什么呢?”没完没了地追问下去,直到老师张口结舌,宣布要回去“查一查”,下次再答复为止。因为老师们总是声称喜欢学生提问,所以尽管被头猛纠缠得火冒三丈,却敢怒而不敢言,不仅当时要装得和颜悦色,说:“你的问题很有价值”,回去还要翻查资料,准备第二天答复她。
下课时头猛也不放过老师,歪着小辫儿拧着浓眉,一直问到下一节课上课才恋恋不舍地罢休。后来有的老师一见她举手,身体就有点哆嗦,假装没看见或叫别的同学发言,下课时一闪身,就蹿回了教研室。
但这样也不保险,因为头猛还可以追杀到教研室甚至老师的家里。头猛简直成了摧残人民教师的一大公害。
后来,头猛又把残害范围扩大到同学和其他班的老师身上,逮着谁问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头猛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我师”。
凡是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提起头猛,真是哭笑不得。 2、【写动作】高尔基说过,为了使作品具有说服、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
这就是强调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扑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的品质等。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
?有啊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有一篇短文《香烟在哪里》,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岁的孩子磊磊)对话原来是这样写的: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后来经过修改,符合了对话描写的要求: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些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冰心写的《小桔灯》,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艰难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电话的神态和制作小桔灯的娴熟动作都会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们从中看到她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在作文时要注意把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在写人物对话时,适当穿插写人物的动作,会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表达的效果。如有一段话时这样写的: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说:“时间紧啊,不摊点黑就干不完啦!”这就把一个干活人的形象有声有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文《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就较好地使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详见对该文的评析)。
以上,介绍了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以求全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写人的记叙性散文着是一种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写人记叙文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孔乙己》.可见,写人记叙文是为了突出某一个中心思想,写人的记叙性散文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主要区别就是“散”.。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