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会计基础中的“借”和“贷”

2025-02-23 22:56: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会计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已经脱离了其汉语的原来的意思,它只是一个一个符号而已,没有汉语中的任何实际意义。“借”表示资金运动的去向、用途、现有状态、终点状态,“贷”表示资金运动的来源、原有状态、起点状态。“借”和“贷”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来同一笔资金的运动情况,因而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资产类会计科目,借方增加,贷方减少;费用类会计科目,类似于资资产类会计科目,借方增加,贷方减少;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贷方增加,借方减少;收入类会计科目,类似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回答2:

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及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即用"借"和"贷"作为指明应记入某一账户的某一部分(方向)的符号.

"借"和"贷"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含义与债权债务有关,后来逐步转化为抽象的记账符号,并获得了新的含义,即:

第一,它将每一个账户都固定地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部分,账户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以此来表示账户内容的增减变化;

第二,具有双重含义,"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难以直接说明账户内容是增是减,但与不同性质的账户结合在一起,就具有明确的含义,如图表所示:

                                           账户的含义

    账户类型                       借方                       贷方

      资产                             增加                       减少

      费用                             增加                       减少

      负债                             减少                       增加

  所有者权益                      减少                       增加

      收入                             减少                       增加

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是资产(费用 成本),还是权益(收入)

(2)确定涉及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4)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编制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要求是:在确定了应借及应贷的会计科目后,具体的记录先借后贷.借项在上,先写借项记录;贷项在下,贷项记录写在借项记录的下面一行,向右留空一或二格,不能将贷项记录和借项记录对齐,更不能在借项记录的右边突出.同时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也要相应错开位置.

一般"贷"字与"借"字后面的冒号上下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