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源头,那要从秦始皇统一天下谈起,他称雄天下,于是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来“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奉天承运”这个词真正使用在帝王诏书上,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这句话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kervSaJUm9Bvwj5Nc6TnePmCMUV5Pcw7HOnWOjD-QzitZ9hQrhmCY0uqNboqs4EEZqmksAi1xJpYep10EZs4-a
秦始皇,因为秦始皇统一后,才开始称皇帝
应该这样读。奉天承运皇帝 诏曰啊。
有据可查的应该是宋朝
可能大概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