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可是没下 这算不算造谣

2025-04-03 18:47: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您好!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可是没下,这不算造谣。
天气预报是根据一定原理来推测天气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多种原因,使得天气多变,造成天气预报不准。例如:

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均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小朋友们大概都听说过吧,而根据这一理论,天气预报是不可能做到100%准确的。

数值天气预报 现在的大多数天气预报,可不再是“看云识天气”,而是有强大的计算机和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做后盾的。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根据从有限观测中得到的当前大气的初始状态,通过求解这一组方程式的解,得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这可不是在数学课上学的方程哟,这方程的复杂程度,要用每秒运行数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一刻不停地进行运算,才能求出近似解——你注意到了吗,“近似”这个词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无论是方程式,还是最终的解,都并不完美,所以有时在最终结果上有一些误差,也是难免的啦!

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 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天气预报,对于像台风来袭、冷空气南下这样大范围天气影响的预报还是很准的,这可都是天上的气象卫星的功劳,气象卫星每天发回的卫星云图,帮助预测大范围天气的走势,但是气象卫星的观察范围至少也有一个省那么大,并且担负着观测全国天气的任务,不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城市看,于是那些在小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极端天气,比如雷阵雨、雷暴、冰雹、龙卷风,卫星可就无能为力啦——这也是这些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难以预报的重要原因。

回答2:

不算因为他们是靠观测员。他们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骄阳似火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都要监守在岗位上,密切监视风云的变幻,将每一种天气的行踪详尽地记载下来,并编写成气象电文。每份电文要编数十种气象要素,每种气象要素又分出许多门类,仅记载天气状况的两个数码就有100种可供选择,稍有疏忽就会弄错。可见,在短时间里完成观测、编写电文的工作并非易事。 二 报务员。他们要把编制好的气象电文及时发送到气象、民航和军用机场等部门,并要抄收各地的气象信息。无论是“眼入手出” 的发送还是“耳入手出”的抄收,都需要大脑反应迅速。因此,神情专注、思维敏捷是报务员必备的条件。 三 填图员。他们要将各地的气象电文译成气象数码或规定的特殊符号,填写到特制的天气图上。这种天气图一般没有地理名称,用区域号加站号代替。天气图范围可大可小,常用的是欧(洲)亚(洲)图。填图员要把许多气象数码和各种符号,按规定位置准确地填在每个站号周围。这些地方不足一角硬币大小,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技术娴熟、心灵手巧。 四 预报员。他们拿到天气图后立即开始工作,分析、描绘出高压、低压、锋面(冷暖空气交界面)和各种天气区域的位置、性质,在风云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凭智慧和经验找出变化规律,预测未来24小时、48小时或更长时间天气形势的变化,最后作出预报

回答3:

预报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主观上 并无恶意, 再者, 并没有收费, 不算造谣, 只能说是 准确度 不够。

回答4:

火车说10点整到站,结果10点10分还没到。这算不算造谣?

回答5:

不算。因为是预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