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的时候,题目不用加书名号
书名号的作用是在一个句子里,表明这个词语是一本书,以示区别。
如最近不久的Steam上闹出的一个乌龙。有一个游戏名字叫《Everything》,翻译过来就是《一切》,刚好Steam上的这个游戏搞活动,打二折。
于是,Steam的宣传语就是:Everything 80% cut off(翻译:一切打二折)。于是Steam用户以为所有游戏都打二折,结果购买的时候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于是引发吐槽甚至投诉。
如果换成中文表达:《一切》打二折。就不会出这个乌龙了。因为书名号标记出了只是这个叫《一切》的游戏打二折,而不是一切二折。
而文章、诗词的标题,写在文章、诗词的前面,通常还居中写。后面接下来是文章、诗词的内容。这个标题并不在一句话中,无需再用书名号来标记。相反,用了书名号,反而是错的。因为标题通常不用标点,除非这个标题本来就是一句话,需要标点。
如苏轼写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那么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按我们现代的汉语的写法,应该是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这里,这个标题就要用到书名号了,因为《杨花》是一首词的标题。但是章质夫在写《杨花》这首词的时候,其题目是无需打书名号的(当然宋代也没书名号,呵呵)。
抄写的时候,题目不用加书名号。
书名号的作用是在一个句子里,表明这个词语是一本书,以示区别。
抄写古诗时,只需要将诗名放在最突出位置即可。
例如: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不需要。
如果是介绍、引用,或在文章中提到某首古诗时,诗名必须加书引号。
抄写古诗时,只需要将诗名放在最突出位置即可。
例如: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我们现在用标点符号就是便于别人理解,所以需要加上书名号。
答:不需要。 如果是介绍、引用,或在文章中提到某首古诗时,诗名必须加书引号。 抄写古诗时,只需要将诗名放在最突出位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