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有哪些?

2025-05-06 14:27: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维生素种类很多,理化性质亦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日粮中某些维生素若长期缺乏,会引起动物机体代谢过程紊乱,呈现特有的临床症状。这些病症通常被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假如轻度缺乏,虽然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都会严重影响动物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使抗病力减弱。所以,合理的维生素供给量,不仅可以防止维生素缺乏症的出现,而且是保证机体处于最佳健康水平所必需。
(1)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缺乏富含维生素A的青绿饲料,饲料的调制不当,或者由于贮存不当,如曝晒、酸败、氧化饲料等,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或A原受到破坏。再者兔舍潮湿,通风不良会造成此病,如果兔本身患有慢性胃肠病和寄生虫病等也会造成缺乏症。此外,如果饲料中含的磷酸盐过多,也会影响维生素A在体内的贮存。
(2)维生素D缺乏症常发生于仔兔。对于生下就有佝偻病的,主要可能因为孕兔孕期营养失调或缺乏阳光照射,缺乏运动,饲料中缺乏无机盐、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胎儿就会发育不良。如果是后天有佝偻病,主要因为幼兔过早断乳,饲料中钙、磷、维生素D和蛋白质不足,也有光照不足等原因。
(3)维生素E缺乏症由于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不足,长期饲喂劣质饲草或变质饲料,造成维生素E大量破坏。如果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时,机体对维生素E的需要也增加,长期饲喂此种饲料也会造成缺乏。
(4)维生素K缺乏症缺乏青绿饲料时,或当连续给予抗菌药物时,肠道微生物失调,造成自身合成维生素K困难。
(5)维生素B1缺乏症主要是因为饲喂低纤维高糖饲料或蛋白质严重短缺饲料,或对饲料进行热和碱处理,破坏了饲料中的维生素B1造成缺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大肠微生物菌群紊乱,使其合成障碍。也有长期消化不良者影响了硫胺素的吸收。饲料中添加了吡啶硫胺素可阻断硫胺素向脑的转运,抑制硫胺素的焦磷酸化。
(6)维生素B2缺乏症通常此缺乏症不常见,但如果长期饲喂缺乏维生素B2的日粮,或过度煮熟饲料;动物患有胃肠、肝、胰腺疾病;长期、大量地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抑菌药物;母乳中核黄素含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缺乏症。
(7)维生素B6缺乏症分布于蛋黄、肉、鱼、豆等各类动、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会引起缺乏症。但当长期饲喂单一饲料或饲料加工、调制不当,饲喂含有高蛋白质性饲料,对其需要量增加,均会造成缺乏症。
(8)维生素B12缺乏症此病多呈地区性发生,缺钴地区发病率高。平时饲料中含有很少量的钴,让兔吞食自己软粪,就不会发生此病。饲料中,钴、蛋氨酸或可消化蛋白缺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患慢性胃肠道疾病等均会造成缺乏症。此外,仔兔体内合成的量太少不能满足需要,如果从母乳中得不到充足的量也会发生此病。
(9)胆碱缺乏症一般情况下家兔很少发生此病,但是如果饲料中长期动物源性饲料不足,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全价蛋白,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缺乏就会造成胆碱缺乏。而且锰缺乏也会导致胆碱缺乏。
(10)生物素缺乏症使用大量抗生素、磺胺或抗球虫药物能发生此病。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