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中“虚前席”是什么意思?

2025-04-29 15:11: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贾谊与文帝,两个人分席而坐;
2、“前席”中的“前”是个动词,它不是指两个坐席的前后,而是前伸、前探的意思,它与第三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
3、文帝不是不自觉地往前移动,而是不自觉地把身子欠起(古人的坐姿是跪坐,楼主对此是清楚的),上身向贾宜方向前倾。
“虚前席”中的“虚”,是说文帝已经不是实实在在地坐在那里了。“虚前席”的意思是说,贾宜的谈话令文帝折服,不知不觉地把身子欠了起来并向贾宜的方向一点点前倾过去——听得很投入、很虔诚、很入神。

还想再多罗嗦几句:如果单就诗作本身而言,杜牧的这首“贾生”对统治者的讥讽入木三分,写得的确出色!但具体到文帝,则杜牧有些冤枉人家了。
首先,“问鬼神”,未必就不是关心百姓和国家社稷。因为,到了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国策。而在此之前,汉朝一直是以老黄哲学为治国之道的。众所周知,老黄哲学是信奉鬼神的。换言之,汉文帝探寻鬼神之道并不有悖于治国之道;
其次,在汉朝历史上,主张削藩最坚决的有两个人,首推者就是贾宜(另一位就是景帝时期的晁错)。毫无疑问,削藩是应该的。但应不应该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另一回事。文帝时期,汉朝草创不久,又刚刚经历了吕后乱政,内忧尚未平息,而匈奴等外患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削藩,一旦惹得各路藩王群起造反,那么汉王朝的天下将不可收拾。所以,面对贾宜言之凿凿的削藩高论,为了不打击人家的赤诚之心,文帝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其用心可谓良苦;
最后,应该相信,汉文帝的虔诚是真实的,原因很简单——他有必要作秀吗?如果不关心百姓、不关心国家社稷,汉文帝能够创建出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吗?

回答2:

应该是分席而坐,文帝为贾谊讲的内容所吸引,不自觉的身体往前倾,想听清楚一点,深怕有所遗漏。

回答3: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文帝关心的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国家社稷,而是鬼神之事,以讽刺汉文帝不识大才。
“虚前席”中“前”有“向前”的意思,指文帝向贾谊“问鬼神”是身体向前倾以询问的姿态
1,分席,面对面坐
2,文帝
3,文帝不自觉地往前移动

之前学过的诗,印象里是这样的,有错的话请指正

回答4:

应该是分席而坐,两个人的君臣关系摆在那儿呢

对于文帝而言,虚席以待是礼贤下士的礼节,贾谊本来地位就低,谈不到礼贤下士。而且从句子的主语来看也是“(文帝)夜半虚前席”

这个问题很奇怪,他们干吗要移动呢……非得说的话那就是文帝移动贾谊没动吧……

回答5:

虚席以待 是古人表示对客人人的一种尊敬。
这个词不是写实的,并非你说的谁移动的问题。就像是洗耳恭听这个词一样,并非真正的“洗耳朵”
诗句中表达的就是文帝对贾谊的看重程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