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025-05-01 19:21: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目的是想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

1894年6月,医生出身的孙中山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和药房,又通过关系找到上海名流郑观应、王韬、罗丰禄等人写了几张条子,北上天津找到高官李鸿章,希望能够在李的幕府中谋得一个职务。为此,孙中山精心撰写了一篇建议书,对清政府怎样才能摆脱困境、重建辉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份上书中,孙中山提出了富强治国的四大纲领,即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孙中山认为,这四个方面是现代西方各国富强之大经,治国之根本,是我大清国继续发展应该遵行的道理,而不是只知道坚船利炮。

可是李鸿章以军务繁忙拒绝。目的未能达到,孙中山怃然长叹,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欲救国,需另谋他途 。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这次求见李鸿章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

孙中山此后的所有思想所有行动,都集中到一点,那就是要唤醒民众,推翻清政府,推翻这个异族政权,重建汉族人的中国。

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确立“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诉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孙中山曾孤注一掷投靠李鸿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李鸿章书

回答2:

这个历史有一段小插曲,当时英吉利万望李鸿章成为他们的傀儡,孙中山就在那个时候在香港见到了李鸿章,他的目的与吉利相似,但是我认为孙中山是为了能够发扬和建立新民主政权,其实没有上述所说的上书一词一事,我认为李鸿章就是一个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风摇欲坠的帝国,

回答3:

孙中山在看到国外先进技术后,想通过上书李鸿章来促使清政府改革!

回答4:

想让李鸿章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