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是摄影术产生之后最主要的摄影影像介质,由卤化银盐涂层感光后形成影像;卤化银感光材料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成像的色调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按所用的支持体分为胶片(胶卷)、干版和照相纸;按感光特性可分为三类:①负性感光材料,具有较高的感光度,用于直接拍摄景物。经拍摄和冲洗后,所得影像与被摄物的明暗程度相反(黑白感光材料)或为其补色(彩色感光材料)。②正性感光材料,它的反差较高,分辨率也高,用于从底片进行印相或放大,以及从电影底片进行拷贝等。经曝光和冲洗后,所得影像与原景物的明暗程度或颜色基本相同。③反转感光材料,它有较高的感光度,用于直接拍摄景物,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是按用途进行分类。
胶卷 用于专业摄影(艺术摄影、工业摄影等)和业余摄影,因为是用于直接拍摄景物,故需有较高的感光度。可按感光度的高低进行分类:按照影像色调可分为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按照冲洗方法和成像特点又可分为负性胶卷和反转胶卷。近年来,又发明了盘式胶片,即胶片排成圆盘状,拍摄一幅后即旋转一格,其画面显著缩小,但仍保持良好的摄影质量。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胶片就不一一赘述了。
感光度为200的胶卷拍摄夜景也没有问题,只是高感会使影像颗粒偏多,如果为了得到细腻的影像建议使用感光度ISO100或低于100的胶卷。除非你追求粗颗粒的效果,可以使用高光度的胶卷。
胶卷感光度越低影像越细腻,适合拍摄风光、静物等商业用途照片;高感光度胶卷适合在光照较弱环境下拍摄,如新闻或应急记录等,也适合用于追求粗颗粒的影像效果的艺术创作;
负片同样可以用于底片直接扫描,这只要在底片扫描仪器上设置即可,设置时选择负片,扫出的影像就是正相;
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底片扫描仪,可以直接扫正片和负片;分120和135幅面,这与你使用的胶卷对应即可。比如你用135胶卷就买135幅面底扫,你用120中画幅胶卷,就用120幅面底扫。
主要品牌有:海德堡、禄来福来、哈苏、索尼、爱普生、佳能、精益、尼康、紫光、宏基等;
不同扫描仪对色彩的还原有一定区别,但不会偏差太大,一般德国及欧美的高端扫描仪色彩还原不错,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专业影像处理,如印前系统设备,大中幅影像处理出片等。一般国内民用扫描仪差别不大,尽量专业即可,特别注意专用底片扫描仪比平板扫描仪底扫效果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所谓的像素说,其实不然,因为我自己扫描底片的时候发现,135胶片扫描到六百万像素以上,其实就没什么意义了,也就是说,其实胶片的像素已经不能超越数码了。
所谓的胶片感说,其实说句难听的,数码后期真的可以处理出这种效果。就算还是有差距,至少我没看出什么特别的……
所谓宽容度,的确!胶片的宽容度真的比数码好,这点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数码的hdr合成,还是可以做到高宽容度的。
也就是说,数码其实,真的已经可以完全替代胶片了。
为什么有人还是经常拍胶片呢?
其一就是一种情结。手动操作古旧的机械相机的感觉。斜阳,余辉……静静的,三脚架,点上一支烟……
出于成本的因素,出于后期处理的精力,逼迫自己用心,用脑,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按下的快门。
其二,有人认为胶片颜色真的很漂亮。那种色泽不是数码可以模仿来的。胶片的色调会让其非常感动,而数码太平。这也是部分用胶片的理由。
其三,有一些人是为了装13吧,觉得高雅。
可能还有其它的原因,不过我想说,数码替代胶片是大势所趋。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