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寿命设计40年,40年内产生的废材料如何处理,现在世界上没有安全储存的方法,如何安全拆掉,都没有办法,核电何来安全?况且核废材料要几百年,甚至上万年的衰变周期,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受到核污染,这样的发展有何用,只有子孙的指责于唾骂!
中国核电布局之所以到现在仍局限于沿海地区,有着多种原因。
从电力需求上来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因为经济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对于电力有着更为旺盛的需求。就地靠近市场兴建核电站,有利于减少电力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此外,滨海核电站不用担心水源问题。核电站发电过程中,大量的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排放,需要足够的冷却水来载带取之不尽的海水,无疑比河或者湖具有优势。加上核电站所需的大件设备,更适合通过海运运输,这才形成目前的这种格局。
但是,由于核电站对于地质地震等外部条件的要求近乎严苛,沿海适合新建的厂址越来越少;加上内陆省份对于电力需求的增加,内迁于是不可避免。
环保部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告诉《财经》记者,与滨海核电厂相比较,内陆核电厂对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与滨海核电厂直接靠海水来冷却和稀释辐射物质不同,内陆核电厂往往建在靠近江河湖泊周围,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放至大气,处理后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至江河湖泊。鉴于这些江河湖泊,往往同时也是很多居民的饮用水源,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因此对于排放物安全性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