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长期不景气的情况下,1932年6月24日,皇家专制政府被一撮自称“人民党”的军人以及“推动者”颠覆 。在立宪政变之后的几年间,在一种变幻莫测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暹罗长期存在的君主从公共场合中消失了,因为宪政政府认识到国王对复辟叛乱所具有的强大号召力。
在1938年的大选后,深孚人心的披汶成为总理。 他试图通过强化自己对政权的控制力度来施展更多的改革,比如文明开化运动、将暹罗更名泰国。1940-1941年,披汶还通过战争恢复了泰国在支那争议地区的控制权。 不久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披汶给予了日本过境权,但泰国不再打算参与战斗。1944年,随着通货膨胀、物品短缺的日益严重,议会放逐了披汶。
战后的三年是让人感到不快的,小皇帝阿南达在这个时期神秘死亡也是不快的原因之一, 但这一代的大多数人希望能忘掉这个时期的许多东西。一系列官员的变换、可耻的条约与大萧条以及没有真正大众追随的首相们。接着1947年,在军方的威胁下,披汶重新出山。在一种精英阶级不稳定的局面下,披汶遭到了五次政变的挑战,并于1957年最后一次政变中被推翻。
政变发起人沙立·他那叻对选举出来的议会没有一点耐心,而且也缺乏好感,便把议会解散了,不久宪法也被废除,政府颁布戒严令。 但沙立的独裁以及腐败因为他乐意在公务员系统中提升有能力的人而且加强了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谅解 。与此同时,沙立强化了与美国日益密切的关系,并签下了作为城下之盟的《腊斯克-他纳协定》 。1963年底,泰国政治权力交接到他侬·吉滴卡宗与巴博·乍鲁沙天手上,他们持续了沙立那种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没有意识到:社会经济的变化会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渴望。
1972~1973年,国家经济形势恶化,失业率攀升。1973年五月起,学生、工人开始抗议,他侬政府采取高压措施处理民众抗议。而且此时军人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他侬政权濒临崩溃。1973年10月13日,一份抗议独裁的声明吸引了大约四十万曼谷民众集中在民主纪念碑前,他们是受教育的城市青年、中产阶级以及许多大学生。 第二天,抗议转化为了暴力冲突,至少有100人死于警察的枪口下。但冷静的军事领导人背叛了独裁者他侬-巴博,他侬与巴博等人逃亡美国。随后大量青年走进丛林,从事武装革命斗争。
1973~1976年间举行了两次选举,产生了四届文官政府,其中有两届由民选产生。 不过,社会上司空见惯的是政治暗杀,到处都是激进人物。警察不断骚扰左翼人士,暴力谩骂与非礼成了公共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泰国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在躁动的社会中,许多大学生热情地寻找以前没有被代表的群体,如城市工人和乡村穷人等,拓宽民主参与的途径。但上流社会逐渐担心,这场革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
1976年返回国内的他侬尽管出家当上了僧人,实际上他发动了反学生抗议并受国王支持,这激怒了大学生,每天不间断的游行开始,特别是国立法政大学。 在皇室与精英阶级的广泛支持下,1976年10月6日,极右翼的沙鄂·差罗如率领警察与军队冲进了国立法政大学。学生们大量被殴打、处死,并当场焚烧了学生的尸体。接着法官他宁·盖威迁短暂地把国家强制性倒退到了比专制时期更威权、更独裁的局面中。
1977-1988年,反共的保守军人江萨·差玛南与炳·廷素拉暖执掌了政治权力,虽然当时的人们不是很清楚,但泰国政治出现了相当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与后殖民协议彻底脱离的转折点 。多年来政治的狂乱被中止,流亡乡村的不同政见者重返城市,政府也彻底解决掉了共产主义危机。接着在1988年,泰国开始了自1976年以来的第一次自由大选。
在炳的指使下,1991年军人以反腐败为由罢免民选政府。 这个自称“国家和平保卫理事会”的小集团任命了前外交官阿南·班雅拉春为首相。 让人惊讶的是,阿南展现出独立的一面,在他的执政期间内,他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但在之后的选举当中,素金达·甲巴允以非候选人的身份担任了总理,引发了公愤。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专制的可怕影响使公众开始惶恐不安,民众开始聚集在曼谷民主纪念碑前集会。 仅1992年5月17日,就有7万多人在这里集会,当日傍晚,军队向手无寸铁的民众开枪射击。 在接下来的三天中,到处是杀戮、鞭笞、骚乱与放火。 政府控制了广播,封杀了消息,外国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血腥的五月”。后来,国王普密蓬担心军人过激的行动会使得作为幕后黑手的他脱不了关系,不再支持素金达,与军人划清界限,不久危机结束了。 稍后,亳无悔意的素金达离开泰国。泰国官方估计,有100人被杀害,但实际死者比统计结果要多得多。在曼谷北方地区,军人连路过佛庙的摩托车手都要杀死。
2001年2月9日,塔信·钦那瓦成为新任泰国总理,泰国在他的领导下走出金融危机,走向稳定的局面,后他完成4年任期,于2005年成功连任。
2006年是泰王拉玛九世登基60周年,他信执政超过五年,虽然他使政局稳定,但使政局分化,反对派指责他贪污,上街要求他下台,他信被迫提前大选,由于2004年4月2日的议会选举遭到三大反对党的联合抵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2006年4月5日,泰国看守内阁总理塔信·钦那瓦在内阁特别会议上指派副总理奇猜·万那沙提暂时行使看守内阁总理职责。 5月8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泰国选举委员会在国会下议院选举中“有违法和违宪行为”,因此选举结果无效,应重新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 9月19日,军方发动政变,解散他信内阁,由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接管国家政权。 9月22日,陆军司令颂提·汶雅叻格林出任管理改革委员会主席。 10月1日,管理改革委员会颁布临时宪法并立即生效,管理改革委员会更名为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10月9日,以素拉育·朱拉暖为临时总理的临时内阁宣誓就职。10月20日,临时立法机构泰国国民立法大会成立。
2007年8月19日,就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草案通过公决。 12月的大选,亲他信的人民力量党赢得大选,再次执政。
2008年泰国政治危机后,在野民主党上台,亲他信的为泰党成为在野党。
2011年7月3日,亲他信的为泰党赢得大选,再次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