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将老师的话逐句抄下,经由自己的理解后再写下。
2
运用自己的方式缩写,只要自己看的懂就行!甚至采用画图的都行。例如:B4、BD、ET、+、-等等。
3
听不懂或不明白的部份,预留一些空位并在数据上加星号或问号,待下课问清楚后再补充。如:英文单词。
4
当以下讯息出现时,一定要记下内容:
* 将重点写在黑板上
* 当老师说“这是必考题”、“注意喔”、“这个画起来”…
5
上课要专心、认真,有时老师的重点不会写在黑板上,所以要专心听老师的上课内容,记下你认为是重要、关键的部份。
6
整理笔记:
不是把草稿誊写、抄写一遍而已。如果单纯抄写,只是让你的笔记字迹是美观、整齐的。对于理解内容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要用脑筋的,是综合、统整、理解、记忆。
是内容的撮要,必需简单,切不可抄书。
纲要图解有助于在课后整理和复习笔记时使用,你可以设计其他图表来归纳学科中的大观念,以及归纳你的阅读心得。
END
注意事项
不要过渡节省笔记用纸,新的主题和授课内容从新的一页开始写起,且将页数编码。当你一打开笔记本,一目了然的丰富内容,将为你注入更多学习的动力。
笔记要做的简单扼要!请记得,一个词组或成语和一个完整句子的功能是相同的,为避免讯息太多时会措手不及,笔记内容要清楚简单,不宜太过冗长。
可以写一行,空一行,以便随时增补数据。
可将笔记写在纸张的正面,背面可以空白,以便整理时统整、补充或制作图表。这样的方式,如果一个章节完毕,可以随时插入新数据,不会影响装订。
举出你自己的例证,这将能测试你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做成快速记忆卡。当你有零碎的五或十分钟时,可将随身携带的卡片拿出来复习。
找出适合自己风格的笔记方式,每个人喜欢的做法不同,找出自己阅读时最有效果的方式,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了解别人做笔记的方式、重点标示不同。
挪出一些时间于课后浏览你的笔记。
若你不想在上课前翻阅或研读你的笔记,那么学期尚未结束,你可能就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一大半了。
如果在课后二十四小时内复习笔记,记忆效果最好。即使你无法做到这点,也一定要在下一堂课上课前复习一遍。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借助辅助方式:当你想在课堂上用随身听录音时,可以先和老师商量(务必先征求老师的同意)。 上课录音并不是要取代抄笔记,或让你上课时能思考其他事情,而是要让你不必太专注于细微末节,多去注意相关的一般概念和问题。 这也可以帮助你改进做笔记的技巧,因为你可以反复检查笔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学会概述。老师说话的时候,要概述他们所说的内容。当他们开启新话题的时候要做好标记,他们强调什么具体内容也要做好标记,等有时间的时候再补上具体内容。
学会勾画。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如果课本上有就直接勾画,如果书上没有老师却讲了,特别是补充、强调过的部分就要记下来。如果担心课本上不够写或写得太乱,就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便利贴,写完之后贴上去。
学会简写。做一套成功的课堂笔记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简写系统。要学会缩略、简写。这会帮助你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留出更多时间理解老师讲了些什么。例如,用“及”代替“以及”,用“另”代替“另外”等等。
课堂上的笔记,有些不需要课后整理,但有些还是建议课后再进行一下梳理、整合。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你的笔记本,以条理的形式(比如关于某某知识的几个要点)或者以结构的形式(比如知识框架图、思维导图)把重要知识点梳理出来。对于内容较多,且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以直接标注页码,节省时间。
做笔记不仅仅是为了记录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要对做的笔记、梳理出来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有计划地温习和记忆背诵。记忆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尝试回忆法,学完后就尝试着回忆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再回头确认巩固。至于一些提高记忆的方法和训练,大多是运用联想、思维的能力,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编码定位记忆”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来进行编码方便记忆,再结合“人体、家居”等来进行定位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则是发挥思维的力量,对知识进行梳理后的结构化记忆。“记忆力差、有时间的话”倒是建议学习学习的。
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学会有时间间隔(比如隔几个小时或者隔几天)的去复习巩固。具体的复习间隔时间可以根据你什么时候要用、想记多久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