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讲,决定了薪酬公开与否

2025-02-24 01:10: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有些企业中,员工一入职就会被告知:“在我们公司实行的是密薪制,不允许随意打听别人的薪资标准,也不允许将自己的薪资标准泄露给其他人,否则将被视为严重违规”。而另外一些企业,你会发现员工之间相互打听:“你这个月工资发了多少?”、“你怎么会比我多了1元钱?”,好像薪资是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就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差异——薪酬的公开制还是密薪制。
到底是公开还是保密,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支持公开制的认为就应该让大家知道别人拿了多少钱,避免薪酬发放的暗箱操作,保护员工自身利益。支持密薪制的认为员工是有隐私权的,薪资也是个人隐私,应当受到保护;而且每个人对自己的判断未必是客观的,没必要引导员工之间攀比,影响团队的和谐。其实公开也罢,半透明也罢,甚至是完全保密也罢,无非是受到企业已经形成的文化氛围所影响,并反映着企业所倡导的文化导向。
合易咨询的观点一向是:薪酬制度、等级、标准是必须完全公开的,让员工清楚工资结构、自己所处的岗位等级、以及岗位等级所对应的薪酬标准、依据什么发放、什么情况下能发多少?等等,这些规则必须是提前让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的。但是个人具体的工资数据是可以保密的,因为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实行宽带薪酬,同岗未必同薪,往往是根据个人资质、能力、业绩等区别对待的。这种区别对待是从员工对企业贡献的角度出发衡量的,与员工站在个人角度认知自己、认知同事是有差异的。工资数据完全公开的话,反而有可能引起员工不平和相互之间的猜疑,对企业良性文化氛围的塑造有弊无利。因此是“规则公开、标准保密”。
当然这个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工资数据虽然保密,但是上级对本条线内的下属员工的工资数据一定是要清楚的,以便于管理。同时员工也要清楚自己所处的条线内薪酬的晋升空间在哪里?晋升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