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看位次更加合理。
由于每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如果仅仅参考高考分数来填报志愿,往往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位次这个概念的出现,其实是为了对考生的成绩进行更加精确的排位。每年成绩公布之后,某一个考试分数可能对应很多个学生,但每一位学生的位次都是唯一的,不会存在重复的现象。
考生在知道自己的高考位次之后,再根据目标大学近3年或者近5年的录取位次的区间来判断自己被这所高校录取的概率有多大,是较科学的做法。
高考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学校的排序和专业的排序是极其重要的。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跟你填报顺序有关的,比如说,按照往年的位次,能上这所大学,这时候专业的分数达不到,志愿是不会顺序到下一所大学的。而且所有的专业分数都不满足的话,又没有勾选服从调剂,那么就滑档了,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的志愿填报。
在填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校的章程,在外面找报考机构报考的时候也要看它们有没有利用这所大学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里面涉及到的是录取的原则、男女比例、加分政策承认与否等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
招生计划也是必须要了解的,一般招生计划都有微微的波动,这也会影响录取分数的高低,尤其要注意计划数突降的,要规避这个风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高考志愿
高考怎么填志愿,线差法和位次法你都知道吗?原来如此简单
这个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具有不同观点,也是每年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高分段位次法,低分段线差法”;也有人认为“各有优劣,位次法选学校更靠谱,线差法选专业比排位法成功率较高”。
不论怎么说,这两种方法各省考生都结合本省情况和本人实际自由选择使用,并没有出现某一个省的考生单纯使用分数线差或分数位次填报志愿的一边倒的情况,本身说明线差法和位次法填报志愿,各有其不同优势或特点。
在此强调:考生填报志愿的期间,不论使用线差法或位次法,一定要和考生所在地当年的招生政策结合考虑,和考生所在地的省内外院校招生计划、录取人数结合考虑,和目标院校近2-3来年在本省的投档录取变化规律结合考虑。
由于每一所大学不同年度的招生情况都不是上一年的简单重复,每年同分考生人数在各批次分布密度也不会一承不变。所以往年院校录取分数线差和位次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盲目用来衡量当年的所有录取情况。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科学填报,不出失误。
线差法是指以批次控制分数线为参照条件,分别换算出考生线差和院校往年投档录取分数线差,将两者分值大小相比较而权衡考生拟报院校能否投档录取的方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排名和分科类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往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在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应该说,不论线差法还是位次法,都是高考志愿研究者在长期报考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都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同层次的考生灵活使用线差法和位次法,或者线差法与位次法结合使用,都能更有效地提高填报志愿的成功率。
实际上,每年高考分批次报志愿,前数百名考生和批次内压线考生相对都比较好报。因为高分考生用不用位次法或线差法同样能选择出理想的院校,而压线考生参照往年压线录取院校填报也相对稳妥。
各批次相对难报志愿的应该是处于这两者分数之间的批次内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因为实际的投档录取情况是:随着考生分数及录取批次的降低,同分考生大量出现,考生密度随之加大,录取人数、录取院校大量增多。这无疑给考生选择院校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使用线差法或位次法加以解决。
为此建议,有条件的考生也可以用线差法中的线差常量初选院校,后期确定志愿时分两步走:一是通过变量分析对线差常量做出修正和调整,以便确保新招生年度院校投档线差及保底线差接近值的相对安全性;二是使用位次法加以验证,如果两者对拟报院校的测算值接近,即是最佳方案。这样将会使考生本人选择或填报的院校更能提高投档录取的准确率。
现今很多省份使用平行志愿录取原则,推荐主要看位次挑选学校;平行志愿推崇“分数优先”的原则,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看着分数所在段位录取考生。
线差法,会因每年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造成偏驳;
不过两者结合,报出的学校更加优质,在同时考虑两者后,所选院校是最保险的院校。
看每个学校往年录取的线差,排名不靠谱,
最好是能查到报考专业的录取线和往年的一二本线差,然后考虑下学校录取的大小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