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
[sì miàn bā fāng]
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四平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四邻八舍
[sì lín bā shè]
指左右邻居。
四时八节
[sì shí bā jié]
泛指一年中的各种时令、节日。
四衢八街
[sì qú bā jiē]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至八道
[sì zhì bā dào]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四仰八叉
[sì yǎng bā chǎ]
人仰面朝天,四肢分开不雅观的姿态。
四亭八当
[sì tíng bā dàng]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四荒八极
[sì huāng bā jí]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冲八达
[sì chōng bā dá]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四平八稳:【基本解释】: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拼音读法】:sì píng bā wěn
【使用举例】: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近义词组】:老成持重、稳扎稳打
【反义词组】:轻举妄动、操之过急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歇后语】:八仙桌上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