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导航、GPS信号弱的西汉,汉匈之战的成绩让人匪夷所思。闻名于世的飞将军李广几次迷失道路,而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却总能斩首匈奴数万,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李广难以封侯,主要原因还是他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史书上称其“数奇”,翻译过来就是命不好,果真如此吗?非也!他的优势在于个人英雄、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不擅长整体布局、谋划,因此注定了其悲剧命运。如果说把与匈奴作战当作一个问题来看,那李广就不是个称职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解决问题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需求问题,包括匈奴人的需求、自我的需求。长途奔袭找匈奴打,没那么简单,是人总要吃喝,问题就来了,你总要知道哪里有水源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要熟悉匈奴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匈奴人爱在什么地方扎营。令人遗憾的是,李广对于这些至少来说是关注不够的!
那么,同时期的霍去病做的怎么样呢?简直可以说是,战必胜,而且是大胜!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时年17岁,率轻骑八百斩获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公元前121,霍去病19岁,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少年英雄总能够对匈奴实现精确打击呢?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霍去病能够利用的侦查敌情的工具就是所谓的“带路党”,而这恰恰是李广的软肋!霍去病是红花,是推到前台的英雄,他的背后还有为他的成功做出过贡献的绿叶们!
仆多,因随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被封辉渠侯;赵破奴,小的时候就在匈奴地区流浪,算是个“匈奴通”,后来成为霍去病军司马,被封为从骠候;复陆支,因跟随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被封壮侯;伊即轩,归义匈奴将领,被封众利侯。霍去病善于利用匈奴人,善于利用“带路党”,这才能在汉匈之战中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
您对霍去病、李广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汉朝可以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而汉武帝是汉朝一个非常成功的皇帝,汉武帝可以说是雄才大略,驱逐了匈奴,保卫了国家,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他手下的大将霍去病,他怎么找到的匈奴。
众所周知,汉武帝时期经常和匈奴作战,而汉朝的军队去到漠北就发现漠北的地域辽阔,而且各处几乎没有什么特点,很难找到匈奴的骑兵,所以,汉朝的军队就经常的无功而返,不过霍去病和卫青却是一个例外,卫青也能找到匈奴人,不过卫青经常找到匈奴的主力,但是却不能像霍去病那样找到匈奴的后方。霍去病的军队首先就是说他一定会请一个非常好的向导,这个向导会告诉他匈奴人的大体位置,而且还会带领霍去病到达那里,而李广就是经常没有向导,所以才没有军功。
第二就是霍去病当时也对匈奴可以说有很深的了解,他可以说是研究过匈奴人的,他也大体知道匈奴人到底会在什么地方出现,而且他当时也有比较详细的地图,也就清楚漠北大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到处乱撞。
最后就是他带领的可以说是特种兵,不仅仅军队战斗力强,而且马术精湛,也和匈奴人一样神出鬼没,所以,多转转自然就可以找得到匈奴人了,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部落,也得生活。
斩首数万不一定是军人,也包括非军人。当时的军队不是今天的,对老百姓的烧杀淫掠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