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朝灭亡以后,爱新觉罗家族自己走了个干净利索,可留下了高达数亿白银的欠款,那么清朝灭亡以后,这些烂账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首先来看一下晚清的外债情况:晚清的外债从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来说起,清政府无能,战败后中国需要赔偿4亿多两白银,也就是说,以当时的人口来算的话,每人需要赔偿1两银子。
在此后的58年,清廷的外债有208笔。甲午战争就是中国的一个分割点。甲午战争前清廷的外债共有60多笔,总数5300余万两,这些欠款终于也还清了。可到了甲午战争之后,每一次赔款的数额都非常巨大,欠下的债务就再也还不清了。
当时清廷赔给日本高达2亿两的白银,同时支付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甚至还每年支付五十万两给驻扎在威海的日本兵,直到债款还清为止。这笔巨款促进了日本的发展,以当时日本的经济来说,这笔钱够日本吃4年了。除此之外,庚子因为赔款还欠下了另一笔巨债,当时赔款是4.5亿两,需要在39年内还清。实际上一共赔了11亿两。后来美国主动退还庚子赔款,说是赔多了,但更多的国家都没有还。
清政府就是在这么一笔笔赔款割地中衰败下去。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清朝灭亡。清朝灭亡了,但是那数亿的赔偿还在,留下一大堆烂摊子。为此,英国驻华公使还特意组织了国际银行家委员会,对海关的收入进行分配和监督,以确保这些收入能够偿还之前的外债,毕竟海关当时把控在他们手中。此时的中国满目疮痍,国家贫困不堪,各地都在闹革命,军阀层出不穷。
这样的局势下,孙中山上台了,成立中华民国。按理说孙中山没有义务承担清政府留下的烂账。如果想获得新的贷款就必须要认账,不然经济上会受到世界的孤立。一个新国家处处都需要用钱,钱从哪里来呢,就只能借。因此孙中山只得承认了各国洋人的“在华利益”,并接手了这么一笔烂账。等到国民党蒋介石当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及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资源,蒋介石迎娶了宋美龄,通过加强国民政府与美国的联系,获得了美国贷款和物资的援助。自然也“顺理成章”的接下了清朝遗留下来的烂账。
1914年,袁世凯政府开始如期偿还赔款。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他们都需要得到外国洋人的支持,所以都要顾及洋人的利益。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成员,根本不怕这一点。背后有苏联老大哥的支持,贷款、物资、技术等都大力扶持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需要从新站起来,不需要靠西方的支持。因此,新中国不会理会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不承认之前政府和列强的所有借款和债至此算是终于摆脱了西方国家的软控制。
没有还清。首先我们要清楚到底清政府在之前欠下了外国列强有多少的债务。先是第1次赔偿是第1条不平等条约,也就是当时第1次鸦片战争下的条约,南京条约。当时清政府需要向英国赔偿2100万白银,而签订的时间是在1842年。第2次赔偿,是在第2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当时清政府需要向英国和法国共赔偿600万的白银。第3次赔偿是马关条约。
当时马关条约是清政府战败日本签订的条约,条约中规定新政府需要赔偿日本2亿3000万白银,时间是在1894年。第4次赔偿是辛丑条约,里面的条例说明了当时清政府需要向11个国家,分别是英、美、法、德、日、意、、奥匈帝国、俄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当时赔偿的金额达到了4亿5000万白银,而且还是不算利息的,如果是计算利息的话就是9亿8千万,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
可以想想在短短不到60年的时间里,通过几次列强的入侵战争,而导致当时清政府签下的债务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虽然清政府在1912年的时候就被消灭了,但是它的债务却转移到了当时的国民政府身上。当时清政府留给国民政府的不单单是一大笔的债务,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权力,所以在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每一年都需要支付出一大笔的费用去偿还这些欠下的债务。
只是后面因为一战的爆发而导致这些债务的偿还时限延长了,到了一战结束之后因为一些国家之间的变动的问题,以及中国在当时地位上的变化,这些当时欠下债务的国家纷纷的取消了剩余的赔偿,甚至是偿还了当时的一些赔款。
没有还清,最后有的钱就不了了之了,其实庚子赔款后来又被用来作为大清留美幼童的学费了。
民国时期由于都还要依靠各国势力所以还有在赔偿,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就直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