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妇科良性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约15%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有子宫肌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原发或继发不孕等。目前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除了切除子宫,子宫腺肌病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有:
1.药物治疗
主要是使用激素类药物,造成“假孕”或者“假绝经”“药物性卵巢切除”。可以改善月经量增多的症状,但是药物使用疗程长,药物导致的绝经状态及停药后症状复发。
2.腹腔镜。腹腔镜曾经是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腹腔镜本身可能造成盆腔粘连,造成新的异位病灶加重腺肌病情及增加复发后再次治疗的难度。
3.曼月乐环。能持续定量局部释放高效孕激素,不仅避孕效果好,且对子宫腺肌症的痛经和经量过多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上这个环,另外在放环的前三个月里,有子宫明显的出血,点滴出血平均十天左右,油性皮肤的人会有痤疮,个别人会有乳房肿痛,卵巢囊肿等现象。
4.子宫切除。显效快,不复发,但是对于部分合并子宫外内膜异位症者效果可能不佳。切除子宫后可能会出现更年期提前,性欲下降,心血管风险和骨质疏松风险,形体改变,形成心理阴影等问题。
5.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从体外治疗子宫上的异位病灶,并可以重复治疗,治疗的同时不会造成新的子宫内膜异位及盆腔粘连,特别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能提高术后怀孕的可能。但是作为局部治疗方式及受腺肌本身分界不清的限制,该方法也不能彻底治疗。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这可能与各种宫腔操作手术增多有一定关系。约15%的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本病的治疗可用药物干预,也可行手术治疗,但根治较难,只有患者绝经后子宫腺肌症方可逐渐自行缓解。故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
子宫腺肌症,也叫子宫腺肌病,以往称为“内在性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引起相应症状。
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生率为10%~65%。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没有生育过的女性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绝经后本病症状减轻,就诊比例明显下降。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案可同时选择。具体应该到医院诊断让医生给出专业的治疗方案。
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上形成的一种病症,女称腺肌病,属于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的子宫内膜只在子宫腔的表面生长,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向下生长,侵入了肌层,就成为一种病态,叫做子宫腺肌症,如果病灶局限在一个部位,就成为腺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