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绿豆汤是人人皆知的夏季较好的解暑饮料。绿豆的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肉平,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以绿豆淀粉与血余炭面
(人发烧灰)各30克,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可治乳痈初起。以绿豆皮煎水,加白糖,冲服,可治麻疹合并肠炎。绿豆、黄花菜、大枣各适量,以水煎服,可治上吐下泻。以猪胆汁浸泡绿豆粉适量,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可治痢疾、肠炎。绿豆、黄豆、红糖入水煮至烂熟,常食,可治腮腺炎。现代仍然常用绿豆辅助解毒,例如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绿豆汤,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此外,绿豆还含有降血压及降血脂的成分,高脂血症患者每日进食50克绿豆,血清胆固醇下降率达70%。
绿豆解的是药物与食物中的毒性,而不是解药。民间也常用绿豆煮汤来解救药物或食物中毒者。那么,服用中药时到底能不能吃绿豆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和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如患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且咳吐黄痰、腮腺炎、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等热症实症时,在服中药的同时服用绿豆汤(粥)或绿豆糕等,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绿豆所具的解毒功效,系绿豆中的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因此,农药中毒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服用绿豆汤或用生绿豆研粉冲服,以增加疗效。由于绿豆偏寒,故对脾胃虚寒、身体阳虚者无益,如患有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麻木、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痛经等虚症寒症时,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应禁食绿豆。否则,不仅会降低中药的药效,而且会加重病情。
服中药时能否服用绿豆,还和所服中药的药性有关:在服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与绿豆同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以免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绿豆的功效主治
绿豆性凉,味甘,平时喝可以消暑止渴;由于其具有利尿下气的功效,因此食物或药物中毒后喝,还能起到排清体内毒素的作用,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斑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解毒: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内。因此,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注意不要久煮。这样熬出来的汤,颜色碧绿,比较清澈。喝的时候也没必要把豆子一起吃进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消暑功效。如果是为了清热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烂。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消暑效果较差,但清热解毒作用更强。
防中暑:绿豆与其他食品一起烹调,疗效更好,如防中暑可以喝绿豆银花汤: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用。
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籽粒每100克含蛋白质22%~25%,脂肪1.2%~2%,碳水化合物58%~60%,粗纤维4.2%,钙49毫克,磷268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8毫克。绿豆蛋白质含量是小麦面粉的2.3倍,小米的2.7倍,玉米面的3倍,大米的3.2倍,甘薯面的4.6倍。秸秆含蛋白质16.2%,粗脂肪1.9%,均高于玉米茎叶,是牲畜的好饲料。绿豆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医食同源。绿豆适口性好,易消化,加工技术简便,是人们喜爱的饮食、酿酒等加工原料,被誉为“绿色珍珠”。
绿豆属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消炎杀菌、促进吞噬功能等药理作用。其籽粒和水煎液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素、植物甾醇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认为绿豆、豆皮、豆芽、豆叶及花均可入药。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肺二经。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止泄痢、润皮肤、降低血压和血液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外用可治疗创伤、烧伤、疮疖痈疽等症。
绿豆汤有些人不宜多喝
夏季暑热盛行,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佳品。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绿豆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钙质是鸡肉的7倍,铁质是鸡肉的4.5倍,磷也比鸡肉多。这些对促进和维持机体的生命发育及各种生理机能
都有—定的作用。有关实验还表明,绿豆可能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显作用。
但是,营养学家提醒人们: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放心地喝绿豆汤,没有太多禁忌,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寒证的人也不要多喝。由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要多喝。
防治夏季皮肤病
中医十分注重夏季的热邪与湿邪的防范。这两个外来的健康之敌,最易伤害皮肤。
中医理论认为,皮肤之疾均是内脏受热邪、湿邪的干扰而出现的皮肤病。例如:湿疹、皮炎(过敏性)以及各种皮癣等。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主要以清热、化湿、解毒、凉血等手段,也可以选择中成药或汤剂,同时在饮食上加以控制,在暑湿季节里,少吃热性的食物,例如:涮羊肉、烤肉以及没有吃过的海产品,以防食物过敏,使体内脏器保持和合状态。
每天喝绿豆汤,既可防暑又可利湿邪,此外,出现过敏性湿疹、皮肤瘙痒,还可以把绿豆泡软,剥下皮,用皮熬水,然后用这“豆皮水”洗患处。如果患处溃破,还可以把煮熟的豆皮捣烂,外敷并包裹在创面上,会很快愈合。
清热解毒祛火消暑
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祛火消暑的功能,常喝绿豆汤能帮助排泄体内的毒素,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
绿豆与其他食品一起烹调疗效更好,如绿豆银花汤:取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加水适量煮10分钟左右即可,喝下清汤暑气全消。
绿豆汤究竟一天喝多少才合适?可以根据个人自身的情况来定,体质强壮,容易上火,甚至身体有毒热的人,就可以喝浓一点的绿豆汤,多喝几碗也没关系。
防夏季室内辐射
空调大开,门窗紧闭,这是夏天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们要面对的共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工作就是一天,并且天天如此,皮肤干燥、眼睛干涩都会自动“找上门来”。
这时,大家每天不妨多喝几大碗绿豆汤。虽然没有科学数据证明,吃绿豆食品,比如喝绿豆汤,可以直接作用于抗辐射,但是,绿豆解百毒,它可以缓解或治疗因外界环境,比如辐射给人体带来的种种不适。尤其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而每天喝上一碗绿豆汤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提醒:
绿豆属于偏寒偏凉的,而腹痛、腹泻也是属于脾胃虚寒的症状,腹泻时再吃绿豆就等于是寒上加寒,凉上加凉,会导致腹泻更加严重;对于容易出现胃寒、痛经、以及关节冷痛的人来说,在服药的同时也应禁食绿豆,否则,不仅会降低中药的药效,而且还会加重病情
夏季暑热盛行,
绿豆汤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佳品。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
食物中毒
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绿豆营养价值较高,
蛋白质含量
比鸡肉还多,钙质是鸡肉的7倍,铁质是鸡肉的4.5倍,磷也比鸡肉多。这些对促进和维持机体的生命发育及各种
生理机能
都有—定的作用。有关实验还表明,绿豆可能对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显作用。
但是,营养学家提醒人们: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放心地喝
绿豆汤
,没有太多禁忌,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从中医的角度看,
寒证
的人也不要多喝。由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要多喝。
--
夏喝
绿豆汤
两功效
绿豆有解毒清心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喜欢夏天在家里熬点绿豆汤,但熬的时间长短很有讲究。
夏季熬绿豆汤有诀窍
专家介绍,如果想消暑,熬10分钟左右,只喝清汤就可以了;要想解毒,则要熬的时间长点,最好将豆子一起吃下。
绿豆的功效主治
绿豆性凉,味甘,平时喝可以消暑止渴;由于其具有利尿下气的功效,因此食物或
药物中毒
后喝,还能起到排清体内毒素的作用,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
斑疹
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解毒: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内。因此,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注意不要久煮。这样熬出来的汤,颜色碧绿,比较清澈。喝的时候也没必要把豆子一起吃进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消暑功效。如果是为了清热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烂。这样的
绿豆汤
色泽浑浊,消暑效果较差,但清热解毒作用更强。>>中药与绿豆汤
防中暑:绿豆与其他食品一起烹调,疗效更好,如防中暑可以喝绿豆银花汤: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用。
专家提醒:绿豆性凉,
脾胃虚寒
、
肾气不足
、腰痛的人不宜多吃。
绿豆又叫青小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绿豆中的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无机盐都比粳米多。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良谷”的说法。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
≮功效≯
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夏天或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液损失很大,钾的流失最多,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绿豆还有解毒作用。如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铅中毒、酒精中毒(醉酒)或吃错药等情况,在医院抢救前都可以先灌下一碗绿豆汤进行紧急处理。经常在有毒环境下工作或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应经常食用绿豆来解毒保健。
绿豆中的钙、磷等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力。
≮适用人群≯
老少皆宜,四季均可。
≮适用量≯
每次40克。
≮特别提示≯
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功效。
≮健康红绿灯≯
绿豆性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服药特别是服温补药时不要吃绿豆食品,以免降低药效。
未煮烂的绿豆腥味强烈,食后易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