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学说,科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灾变学说,一种是星云学说,还有一种是俘获学说。
灾变学说的首创者是法国的布封。20世纪前50年,有一些人相继提出太阳系起源于灾变。
这个学说认为太阳是先形成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一颗恒星或彗星从太阳附近经过或撞到太阳上,它把太阳上的物质吸引出或撞出一部分。这部分物质后来就形成了行星。
根据这个学说,行星物质和太阳物质应源于一体。它们有“血缘”关系,或者说太阳和行星是母子关系。
他们都把太阳系起源归结为一次偶然撞击事件,而不是从演化的必然规律去进行客观的探讨,因为银河系中行星系是比较普遍的,太阳系绝不应是唯一的行星系。只有从演化的角度去探求才有普遍意义。
就撞击来说,小天体如果撞击到太阳上,它的质量太小,不可能把太阳上的物质撞出来,这样的话,小天体必被太阳吞噬掉。
1994年彗星撞击木星就是极鲜明的例证。21块残骸对木星发起连续地攻击,在木星表面仅引起一点小涟漪,被消化掉的是彗星。如果说其他恒星与太阳相撞,这种概率就更小了。因此,一些曾提出灾变学说的人,后来也自动放弃了原有的观点。
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首先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来,几十年以后,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又独立提出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整个太阳系的物质都是由同一个原始星云形成的,星云的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阳,星云的外围部分形成了行星。
然而康德和拉普拉斯的观点也有着明显差别,康德认为太阳系由冷的尘埃星云进化、演变,先形成太阳后形成行星。
拉普拉斯则相反,他认为原始星云是气态的,并且十分灼热,因其迅速旋转,先分离成圆环,圆环凝聚后形成行星,太阳的形成要比行星晚。
尽管他们的观点之间有差别,但是他们大前提是一致的,因此人们便把他们的观点捏在一起,称“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星云说认为地球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在某种巧合或偶然中产生的,而是自然界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唯物主义观点,就物质的运动规律去说明天体的演化,星云假说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赞扬康德的“星云说”,他指出,康德关于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他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星云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它认为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本身在内,是由同一个星云主要是通过万有引力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这个根本论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俘获学说认为,太阳在星际空间运动中,遇到了一团星际物质,太阳靠自己的引力把这团星际物质捕获了。
后来,这些物质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加速运动,类似在雪地里滚雪球一样,由小变大,逐渐形成了行星。
根据这个学说,太阳也是先形成的。但是,行星物质不是从太阳上分出来的,而是太阳捕获来的。它们与太阳物质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收养”关系。
尽管各种假说都有充分的观测、计算和理论根据,但也都有致命的缺陷,所以一直也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假说。太阳系在等待着新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