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1573-1620)银元开始由欧洲流入中国。至明、清与西方贸易,从外国流入之白银多为铸造成硬币之银圆。早期的银圆多为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之西班牙圆,在中国被称为“本洋”。后来输入的银圆则有墨西哥独立后铸造,以鹰为标记的“鹰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样。银圆在中国逐渐受所欢迎,间接影响清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外国亦纷纷铸造成色接近的银圆到中国购物,这些外国均统称为“贸易银”。但由于外国贸易银圆的含银量只有九成,但中国人却要以十足的白银换取外国贸易银。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台湾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四五年间(1888-1889)在广东省起开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铸造银圆。其后均开始自铸银圆,抵抗外国贸易银。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省纷纷仿制。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合六钱四分八厘。翌年5月开始铸造。旋因辛亥革命发生,未正式发行。
清朝溥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