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出现过很多的大将,有赵云、关羽、张飞、夏侯渊、黄忠、周瑜等,而作为东吴后起之秀的陆逊,虽然没有前者几位大将经历的战争多,但是他以足智多谋见称。在蜀国国力渐弱的时候,他没有立即北伐,是因为他知道东吴还不具备这个实力,不管是在粮草还是其它各方面,北伐只会不断削弱东吴的国力,东吴冒不起这个险。
首先,关羽被杀后,刘备政权接连作出几个错误决断,导致损兵折将,蜀汉的势力大不如前,而东吴则超越蜀汉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二大强国。但即便如此,东吴还是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北伐。首先兵力不够,东吴相比曹魏,兵力上还是处于弱势,而且要北伐,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草,而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还没有这个实力对北伐的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粮草与兵力都不占优势,那东吴肯定就不会发起北伐曹魏的战争。
其次,陆逊虽然是东吴后起之秀,但是他有自知之明,论军事能力与奸诈狡猾,他远不如曹魏,所以不会贸然进攻。为做长远之际,东吴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休战,休养生息,让国力不断壮大起来,再伺机而动。再者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年纪都比孙权的大,所以孙权就是想耗时间,比比看谁先死。但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先死,对于东吴孙权来讲都是有益的。
明智的将领不会打无准备的战役,陆逊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宁愿保持三分天下的局势,也不会去攻打其它的一方。以免经过大规模战役后,国力被损耗殆尽,反而给强者趁势灭吴的机会。
因为当时是三国鼎立呀,既然是三国鼎立,那为什么一定要去打另外一个国家呢?他如果去打蜀汉,可能会被曹魏趁机偷袭。还不如看他们两个打,然后自己得渔翁之利。
因为陆逊没有那么大的把握,论国力和人才,动东吴都比不上曹魏,他缺乏信心。
因为当时是三国鼎立,既然是三国鼎立,那为什么一定要去打另外一个国家呢?他如果去打蜀汉,可能会被曹魏趁机偷袭。而且长途出征,粮草消耗巨大而且没有必胜把握。
因为那时候的东吴还是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曹魏抗衡,没有把握的仗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