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那不打仗,士兵就不消耗粮草吗?

2025-03-31 20:51: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士兵守备和对外作战期间消耗的粮草数量都是不一样的,战争时劳动力需求大大增加,除了正常的作战部队之外,还需要数量等同或者超过作战士兵数量的辅兵和民夫,粮草消耗数量大大增加,战斗中还会有粮草的损失,基本战时消耗粮草是非战时的2倍以上。

军队常规驻扎的时候,士兵就是常用的劳动力,粮草补给都有固定的渠道,扣除运输成本之后,粮草的消耗主要就是日常饮食,而且执行常规守备任务的时候,士兵体力消耗没有那么大,粮草消耗的数量也会比战时小很多。国家会根据军队消耗粮草的需求进行统一调配,军队也不会大规模集结,将后勤压力分散到全国,正常情况下都可以保证粮草供应。

一旦战争爆发,士兵需要在前线参战,粮草运输方面的劳动力大幅度缩减,所以为了保持后勤供应,需要调配大量的民夫和辅兵,专职负责粮草运输,这一路上人吃马嚼,对于粮草的损耗非常巨大。受限于运输能力,车辆能够装载的粮草数量有限,所以古代运动粮草的人员数量极多,甚至会超过正兵的数量,如果距离太远,路上动辄就要走一个月,还需要一定量的士兵护卫,避免粮草被劫,这些人都是需要吃饭的,一车粮草送到前线可能连半车都剩不下,其余全在路上消耗掉了。

战争过程中士兵体力消耗大幅度增加,饭量会是平时的一倍左右,粮草消耗速度比平时多很多,如果战争失利,前线储存的粮草会遭到损失,古代劫掠和损毁敌方粮草都是重要的作战手段。这些还只是常规消耗,如果大军集结,一个区域的粮草储备不足以供应,那就需要扩大征调粮草的范围,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后勤保障中来,粮草的消耗更是恐怖,可见战争是国力的比拼,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

回答2:

在古代即使不打仗士兵也在消耗粮草,但消耗掉的比战争中少很多,并且非战争时期会裁剪军力,屯田,让士兵去种田,尽量自给自足

回答3:

不打仗士兵依旧要消耗粮草,因为还有马匹,这些马匹也需要粮草。

回答4:

在古代的时候,打仗是消耗粮草的,而在不打仗的时候,驻扎军队的地方基本上都有粮草储存,并且士兵都从事一些生产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