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最新一代路虎卫士即将在国内发售,作为一款骨子里就流淌着硬派血脉的SUV车型,如今也脱胎换骨,其最新的承载式车身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而纵观整个硬派SUV市场,这种变化或许早在情理之中。
本文核心观点
1、真实的越野环境下,还是要给承载式车身的强度打个问号。
2、面对逐步萎缩的硬派SUV市场,车企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才是上上策。
3、油耗和排放法规将进一步限制车企在硬派SUV上的投入。
4、新能源技术似乎才能拯救硬派SUV的命运。
●?没有了“大梁”的卫士,还硬得起来吗?
路虎对全新卫士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的操作并无任何遮遮掩掩,反而表现得信心十足,按照官方对车身结构的宣传,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3和10两个数字:全新路虎卫士的承载式车身强度比最先进的非承载式车身提高3倍,比承载式车身提高10倍。由于我们不知道参考系是谁,而且国际上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有关车身强度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这样的数据,我们暂且当做是一种营销手段,给人一副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此外,全新卫士的车顶能承受300公斤的重量、车轮能承受7吨的垂直载荷、110车型具备3.7吨的牵引能力...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承受的往往是动态的冲击载荷,就好比你的头能轻松顶着一袋5公斤的面粉,但是让这袋面粉从1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体砸向你,这种冲击力就会对你的脖颈造成致命伤害,我们用斧子钉东西也是相同的道理,钉子受到的就是冲击载荷。
在越野攀爬环境中,车辆的四个车轮虽然已经“七扭八歪”,但由于车速低,车辆更多承受的是静态载荷。速度提升后,车辆则时刻受到来自路面的冲击载荷,就犹如那袋10米高自由落体的面粉。在沙漠、戈壁的穿越中会经常遇到被植物遮蔽或不易察觉的沙丘,车辆驶过后,轮胎和减震会先吸收部分能量,其余的能量则直接冲击车身结构,如果车身不够强,就会对局部甚至整体产生一定的扭曲变形。
在最常见的拖拽救援中,承载式车身还存在锚点与车身连接部位强度不足或应力集中的问题,当受到牵引车给到的拖拽冲击载荷时,车身局部结构就存在被破坏的可能(详见奇骏“拖车事件”),甚至影响到整个车身。非承载式车身的拖拽点在“大梁”上,强度高,你不用担心冲击载荷下的拖拽会破坏车身结构。此外,在沙漠、冰雪环境下的冲坡儿等常见玩儿法,同样都对承载式车身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挑战。
第五代发现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对越野性能的影响已被很多车主吐槽,这一点在销量上也得到了反馈,该车于2017年上市后,销量上不复当年之勇。在我看来,放弃非承载式车身,转向舒适豪华及公路特性的发现,打破了原先在产品定位上的优势,其最大的对手也变成了自家的揽胜运动,而要凸显它的价值,或许也只能依靠价格优势了。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卫士的车身结构也一定会被鄙夷。也许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特殊的结构设计,让全新一代卫士的车身强度真的如官方所述,比带“大梁”的车型还要坚强,但是这需要在真实的越野环境下进行相应的测试,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下此结论。
● 情怀不能当饭吃,与时俱进才能活下去
下面这张图反映了国内硬派SUV的销量在SUV市场大盘中所占的份额。
过往的10年是SUV车型快速增长的阶段,而硬派SUV的销量占比从最高峰的21%逐步滑落至2%。上一代卫士也算做出了“表率”,这款纯粹的硬派SUV,也是大多数人意识里卫士该有的样子,从2010年引入国内市场至今,每年的销量只有屈屈两位数。当饥饿感占据你的思想时,情怀与执着其实一文不值。
卫士是一款全球化的车型,中国又是路虎不能失去的重要市场,如果你是产品企划负责人,面对这种局面,会作出怎样的决策。
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路虎卫士只是一台英国农场主们用来干粗活、脏活的工具车,在《国家地理》、《动物世界》中,我们也总能发现卫士的身影,非承载式车身配上简单可靠的机械结构,在广袤的非洲草原里,它就是一个能让你踏实、安心的靠谱伙伴。
面对生活在城市中更广阔的消费群体,我们真的需要一台实时都在“上山下乡”,“丛林撒野”的粗犷硬派SUV吗?或者说愿意花大几十万买一款豪华品牌SUV的消费群体,非承载式车身会是刚需吗?
在上一期的汽车数据团中我们说到,对于购买50万+SUV产品的消费群体,外观、内饰、舒适性、配置是他们更看重的因素。这些人的内心也渴望走出钢铁森林去领略自然、探索远方,但更多的用车环境还是在铺装良好的都市圈,用来享受的豪华配置及舒适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一代卫士在基本保留硬派性能的基础上,颜值着实引人入胜,并保留了卫士的经典元素,外观及内饰的设计足够迷倒和吸引众多此价位的潜在买家。在此基础上,又有诸多与时俱进的豪华科技配置。越野功能上由老款车型手动切换四驱模式改为电子化操作,且简化集成到中控屏幕中。这套功能强大的全地形反馈系统,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让更多用户可以相对轻松地去完成一次酣畅的中轻度越野体验。
面对更符合时代潮流且能轻松上手的产品,又有多少人会去在意它的承载式车身?毕竟依靠卫士的死忠粉及专业、极致的越野小众群体是无法养活这个品牌的。车企倒下了,情怀也将彻底被埋葬。
帕杰罗、普拉多、陆巡等是硬派SUV中神一般存在的产品。我们从不怀疑三菱的超选四驱及丰田的托森+牙嵌四驱系统所带来的良好通过性及越野能力,要知道,帕杰罗从V73开始也改用了承载式车身,其依然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背后的可靠性或许才是他们让消费者下单的决定性因素。
奔驰G级虽然依旧采用非承载式车身,但从悬架结构、智能的触控大屏等方面来看,都表明它在向着更舒适的公路行驶特性转变。当卫士被如今的智能电子化科技配置全副武装后,它已不再是用来干脏活的工具,而成为用来享受豪华与舒适以及越野乐趣的大玩具,这种性质的改变或许也是老派越野爱好者们最难接受和认同的。
此次路虎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了卫士110首发哑银特别套件版,92万的售价,限量27台。一些人认为这是一台“韭菜收割机”,我倒是觉得这是卫士在上市前对中国市场的一种试探,抑或是一种营销及传播手段。27台车的利润(假设一台车有30%的利润,即27.6万*27台车≈745万)对于车企来说简直九牛一毛。最终,预售的27台车,在天猫店铺获得了169台的订单,这个数据比上一代卫士在过往三年的销量总和还要高,事实说明了一切。
● 油耗才是隐秘角落中的绝杀
国内的“双积分”政策早已落地,且力度逐年提高,最终要求车企在2025年将生产的乘用车的平均油耗降低至4.0L/百公里,其中新能源车型占到所有车型的20%。该政策几乎是全球最为严苛的,为了满足要求,许多车企也只能挥泪斩掉自家的燃油车及油耗高的车型,比如丰田陆巡、斯巴鲁BRZ...
一汽丰田普拉多也于上个月宣布停产,从07年至今,普拉多都有着比较稳定的销量(近四年一直保持年销3万台以上),一汽丰田将其停产,很大原因是其较高的油耗,虽然排量一减再减,但依然无法满足严苛的油耗标准,丰田因此必须售卖更多低油耗的车型来进行平衡。其实所有的硬派SUV都会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非承载式的车身结构导致更高大的车身形态,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阻系数;更宽的全地形轮胎、四驱系统等一切为越野服务的装备和技术也同时在为油耗水平添砖加瓦。
上一代卫士曾推出过一款带有试验性质的纯电动车型,它是路虎对新能源与越野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路虎或许当时就意识到,传统燃油车的油耗将成为制约路虎这个专注于SUV车型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通过新技术进行突破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据说,全新一代卫士也将有小排量涡轮增压+电动机的车型版本,就是要满足严苛的油耗及排放法规,同时也可以拉低门槛来圈定更多的消费群体,奔驰大G的2.0T车型这不就已经开始践行了嘛。
当技术的发展使得油耗不再成为车企的隐忧时,硬派SUV或许才能获得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对于没有历史包袱的特斯拉来说,Cybertruck在某种程度上给硬派SUV指明了一条新路。
Cybertruck采用了介于承载与非承载式车身之间的一种车身结构,与福特F-150相近的身材却仅有0.3Cd的风阻系数。车身表面为高强度的冷轧不锈钢板,在发布会上,它也禁受住了大锤的拷打。动力系统分为单电机、双电机及三电机三种,同时配有不同的续航里程。电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大的低速扭矩,且动力输出十分线性,这种动力特性很适合越野脱困,目前来看,也只有充电问题是该车在越野穿越中的最大障碍。
总结:
当硬派SUV的需求逐步萎缩;油耗及排放法规愈加严苛;智能、互联、电子化的大潮席卷天下之时,新一代卫士的种种表现也就不足为奇。只有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做出改变,才能获得留存下来的入场券。无论是承载式车身还是非承载式车身,随着技术的发展,二者的边界或许也将渐渐模糊,同时在新能源技术的推动下,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技术也将在硬派SUV的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论你是否接受,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文/汽车之家 冯景毅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数据支持:汽车之家大数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