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脸,树要皮”这句话是怎么来的,面子真这么重要吗?

2025-04-30 00:31: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碍于面子,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擅长或十分抗拒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面子显得尤为重要,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但面子一定得守住。

古往今来流传着的关于面子的俗语更是数不胜数:“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死要面子活受罪”、“人要脸,树要皮”。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到的就是“人要脸,树要皮”这句话。

树要皮

我们先从后半句开始分析,树木被剥去皮之后就无法正常的生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树皮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内层柔弱,外层由木栓形成层产生。当外层的老旧部分开始脱落的时候,我们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落皮层。

树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树茎,防暑防寒、防止病虫害,并为其输送养料。而导致树木没有了树皮就无法正常生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树皮内有筛管。

在树木内部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主要负责运输有机物。很多树木即便中间已经空心,但仍能生机勃勃,这就是因为筛管能够很好的给予其养料。

而树皮被剥,就代表着有机物的运输通道,也就是筛管被割断。有机物无法由筛管运输到根部,根部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人要脸

树木被剥去树皮之后就无法正常的生长,同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脸面都不管不顾的话,那这个人也无法正常的做人。

面子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自尊与尊严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显现。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也是个体对于自我在他人心中价值与地位的显现。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足以见得,人生这“三碗面”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将成为禁锢着人类且始终无法挣脱的刑具,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鲁迅在《说面子》中指出:任何身份都有“面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这个“脸”是有一条界限的,如果落到了这条线下面,那就是丢失了面子,简称“丢脸”。

鲁迅的这句话在很多地方被无数人所引用,但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丢脸”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不要脸,另一种是人家不给你脸。

从古到今,又有多少人争得了面子,也失去了面子。在常人的意识里,有面子的人大多是身份地位都略高一筹的人,地位越高的人,面子越大。得者骄,败者馁,彼此的心态都趋于扭曲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前的面子视为一种身份地位、甚至是个人影响力的象征。

在中国这种现象尤为严重,面子观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性格,牢牢的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就是靠着这种虚荣的东西活着”,面子更多代表的是一种资源,面子越大,人情越多;面子越小,且不说人情,可能连朋友都很难交到。

古往今来,因为面子丢掉性命的也大有人在。最典型的应该要数乌江边自刎而死的项羽,因为兵败,难以突围,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了以自刎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一个英雄,因为不服输而选择自刎,看似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表现,但其实就是一种面子大过于生命的“中国性格”。

小编有话说

面子对于一个人来说重要吗?重要!但聪明的人从不做“面子”的奴隶。过分爱面子,就会将自己看的太重,将问题放大,导致最后失去很多机遇,难成大事。

原太平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在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这句话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觉得他的想法太过偏激,太过尖锐。

但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每一个成大事的人,像陈天桥、俞敏洪、史玉柱等这些创业者们,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超级富豪的?在通向成功的这条路上,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努力,多少代价,忍受了多少别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与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