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为什么后来却竭力反对招安?

2025-04-30 03:23:5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小说的第三十二回,武松在白虎庄外辞别宋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我们看到,武松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大难不死,受了朝廷的招安,就去寻访宋江。这是前期武松对待招安的态度,而到了后面,武松对待招安的态度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小说的第七十一回重阳节菊花大会上,武松当着众人的面反对宋江招安。

武松的曲折人生的开始应当是从景阳冈打虎归来,他从一个普通的社会青年成为人人敬仰的打虎英雄,继而被阳谷县令看重,并被授予阳谷县都头一职。武松脱下布衣,穿上官服,成为了官家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脱胎换骨。武松任职都头期间,尽心尽力,从不懈怠,力争在仕途上大展拳脚,以便将来能登上更大的舞台。这个时候的武松无疑是一个热血青年,有追求,有抱负,对朝廷抱有极大的幻想,那么他渴望被朝廷招安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不过,武松的仕途之路并不顺,没多久他就卷入了一场场阴谋之中,更是险些丧命。嫂嫂潘金莲勾搭西门庆,并合力害死哥哥武大郎,武松为了替武大郎报仇,不惜抛弃自己的前程而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就这样,武松从官家人沦为了官家的囚犯。但我们要知道,这时的武松对朝廷的态度仍旧没有改变,害死武大郎的不是朝廷,而是西门庆和潘金莲,而他因为杀人而被发配充军,实际上已然得到了官家的庇护,因为杀人往往要偿命,可武松并没有。真正让武松对待朝廷的态度发生改变的,是后面的事。

武松被发配到孟州充军,在这里,他又遇到了一个贵人,那就是张都监。张都监不仅十分赏识武松,还让他寄居在都监府,视为心腹,并有意提拔武松。一个杀人犯,不仅免受了牢狱之灾,还得到了地方官员的赏识提拔,这对武松来说,想必也是一桩人生快事了。可令武松没想到的是,张都监竟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他的真正目的非但不是要提拔武松,而是要结果了武松的性命,好替蒋门神夺回在快活林的生意。不久之后,武松就被张都监设计陷害,继而又被发配充军,更是险些丧命飞云浦。

从飞云浦脱险后,武松回到都监府,杀了全府上下所有人,沦为了一个真正的杀人恶魔。武大郎被西门庆害死,武松并没有血洗西门庆全家,为什么?前面说过,因为那时的武松对朝廷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他万万不能犯下更大的过错,不然朝廷是绝不会饶恕他的。张都监要害武松的性命,反遭武松屠了全府上下,可见这时的武松对朝廷已经绝望,不然他又何以要杀害那些无辜的下人呢?经过这些事之后,武松看清了官府的真面目,诺大的官场不仅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反倒要将他除之而后快,那这样的朝廷,他还能抱什么幻想?自那以后,武松对朝廷的态度,自然是绝望、痛恨,那么他反对招安,当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这么看来,武松跟林冲其实是同一路人,两人起初都对朝廷抱有美好的幻想,在遭到朝廷的迫害之后都对朝廷绝望,继而都走上了逼上梁山的道路。

回答2:

因为武松其实已经看出朝廷招安是别有用心的,只是想借梁山的手去收拾方腊,然后让双方两败俱伤,所以他后面才反对招安。

回答3:

因为对于武松来说,他不仅武力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官场的内部,所以当他知道招安后,他也是极力反对的,他也明白招安必不是作为凉山的出路。

回答4:

因为武松一开始并不了解朝廷,不知道朝廷真正的想法,所以才会最先提出招安,到后来他了解到了朝廷的目的之后,就竭力反对招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