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做到了删节版的
在网上看了全文之后说下我的理解。
我一开始觉得疯子不是沈伯伯而是少年的父亲。
沈伯伯不像,沈伯伯是从前那个防空洞闷死几百人的故事的讲述者,后文疯子的出现也许表明他是防空洞中的一个幸存者,然而却被杀戮逼疯了。那疯子就不是沈伯伯,是可以想到的另一人――少年的父亲。从母亲的沉默和听到沈伯伯讲述当年防空洞故事时候的带着微笑的眼泪可以看出来。然而看到后面我又不敢这么认为了。
在『他并没有细想防空洞附近为什么会有一只可爱的鸭雏。对少年而言,在逐渐成长的岁月,随着腋下、小腹下一片茂密的毛发的生长蔓延,似乎他也一直在寻找着一个可以躲藏起来的角落,可以躲藏起来,不被他人发现,他越来越恐惧被他人看见自己身体的变化。在与父亲共浴时,他总是想尽方法夹紧双手双脚,试图掩盖自己身体某些羞于见人的部分。而这被遗忘在一个角落的荒废了的防空洞,似乎正好成为他躲藏自己最好的地方。 』中
那么父亲是与他一起成长大的,不会之后认不出自己的父亲,也许这一段就是少年青涩的成长,内心世界渴望的一点平和和安宁。渴望自由和自然。
所以应该认为的是只是一个从防空洞洞口被堵死了很多人的那件事情的一个逃生者。
至于为什么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战争带来的恐惧的眼神,那种咆哮的神情,少年曾经也眼见过,比如沈伯伯对于战争,防空洞的见解也是这么一般激动发怒的神情。
『 战争始终没有发生,少年长大了,嘴角冒出青嫩的髭须,头角峥嵘,像一头初长成的小鹿,有敏捷的四肢,可以即时快速奔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旦奔跑起来,就听到脚后跟着一长串空袭警报的声音。』
这里听到的声音还是映射战争带来的一种条件反射的心阴影吧。和你想得差不多。
活动带动了人的买书情绪,小的店接踵倒闭,大的店扩大生意,其结果是小店更小大店更大。望着浩浩荡荡一屋子的书,搞不懂哪里来的。近日传来一大喜讯,写文章可以致富矣!文人的致富领头羊是专写科幻小说的倪匡,由于看这类小说的人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所以他怕姓名里两个字一个都不识,改名为“废品(Westrel)”,就是现在大多数人所钟爱的卫斯理先生。传闻卫先生写书速度甚快,而读者买他的书速度更快,令人折服。
看完书后出书店比较麻烦,先要从寄包处地上如山高的包堆里抽出自己的包,不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刚抽掉包掉个头,只听“哗”一声,包山顿时被移平成包海。一书店的人怒目看你,你匆忙离去,到了店门口,警卫盯住你的肚皮看看有无棱角分明书页探出。所以奉劝各位,饱食后不宜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