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瑞丽确定为全国沿边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为边疆民族地区追逐“中国梦”注入了无限活力,也让瑞丽试验区历史性地肩负起了助推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光荣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推动中缅务实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与缅甸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顺应缅方的需求和愿望,全方位加强双方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教文卫、抢险救援、禁毒以及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中缅高层间的定期或不定期互访、会晤、协调机制。积极鼓励双边地方政府增强次国家政府外交的主动性和务实性。推动公共外交,引导增进中缅民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在对缅交往中,充分尊重缅甸人民的自主权利,构建起由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经贸联系、胞波情谊所构成的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要加快构筑战略大通道。大通道是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出边、达海,纵贯中缅的运输大动脉,可以带动通道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内联西南、西北、中原腹地等国内经济区,外接东南亚、南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当前,要加快推进龙瑞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尽快开工建设瑞陇高速公路,抓紧开展瑞丽机场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缅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按期推进。加强瑞丽弄岛、陇川章凤至缅甸八莫、曼德勒、仰光的陆水联运大通道的谈判、建设。开通瑞丽至缅甸曼德勒、皎漂的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推进中缅界河瑞丽江(伊洛瓦底江)航道整治与航运开发,尽快形成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要加快搭建“走出去”的产业基地。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对进出口配额管理、季节性出口关税管理的商品实施政策倾斜,支持试验区建设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把瑞丽试验区打造成“立足国内,面向缅甸,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平台,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承接东部剩余生产力转移,打造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在瑞丽试验区设立能源、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缅甸及东南亚、南亚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家电、机械电子、农机、生活日用品等产品的出口加工,形成出口导向的产业集群和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以新一轮的“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消化剩余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以沿边地区为代表的西部经济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四要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与沿边地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赋予瑞丽试验区部分省级边境管理、口岸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权限。在“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开展边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新边境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大通关体系;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提高国际区域性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创新跨境合作机制,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探索;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实行土地差别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创新行政、人才管理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人才管理制度改革,达到放开、搞活的目的,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五要加快提升教育文化交流水平,发挥国家软实力优势增强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瑞丽试验区毗邻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源远流长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彼此友谊、维护边境安宁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加强教育交流,使瑞丽试验区成为面向缅甸的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成为我国与缅甸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通过加强民间交往,使瑞丽试验区成为展示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中缅胞波情深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