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什么?

2025-02-24 15:49: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范围水温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经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降雨过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指出,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现象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其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秘鲁是世界上产鱼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海流外,还有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这种上升流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 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这样,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温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各年发生的状况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份暖水入侵的距离远些,有的年份则近些.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异常.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科学家们把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气候变异与厄尔尼诺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或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状况中找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最初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有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的增温现象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回答2:

回答3:

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回答4: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赤道太平洋海温监测区分布图
现象,一般将NINO 3区海温距平指数连续6个月达到0.5°C以上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中国气象局主要以NINO综合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0.5°C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若该区指数持续5个月≥0.5°C,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4.0°C,也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回答5: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