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的作者的朝代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的作者的朝代是什么?
2025-04-27 21:00: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二十四节气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二十四节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天文观测,根据太阳视运动的周期变化而进行标定划分,其本质上是一种天文刻度。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二十四节气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秩序、追求天人和谐的古老智慧,这为它在现代化条件下的继续传承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契机。同时二十四节气制度源远流长,乡间农夫世世代代按照节气的循环安排生产和生活,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与节气制度相关的风俗文化。

回答2:

二十四节气歌的作者李秋林,汉族人,广东韶关翁源县客家人。

秋林,本名:李秋林,广东韶关翁源县客家人,内地唱作人、音乐制作人。从事平面设计师、吉他教师等职业。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会员,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吉他委员会会员。

早期从事国语创作,后推出客家语作品。他被评为第二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最佳新人,其作品《二十四节气歌》被评为金曲榜十大金曲之一。

2014年3月《二十四节气歌》 获得第二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最佳新人""十大金曲"奖 。

2014年5月《二十四节气歌》获得第六届星海音乐奖" "最佳方言歌曲奖。

回答3:

由音乐人:秋林(李秋林)改编歌词(薛琴访发表于1950年1月的《人民日报》上。)作曲演唱的。本版本歌曲用客家语言来演唱的民谣歌曲,很有客家山歌味道。二十四节气歌(客语民谣)词:秋林(改编)曲:秋林 唱:秋林音乐人:秋林《二十四节气歌》[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匀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释:[犁田] 翻地的意思。[番豆] 指的是花生。[莳田]种禾稻。[匀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客家人简洁用:匀田。[打禾]收稻谷的意思。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回答4: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