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陶瓷吧,陶瓷可以分为陶和瓷它们的主演区别是陶器的吸水率较高往往大于3%而瓷器的吸水率往往小于3%,透光性上陶器往往是不透光的,瓷器的透光度就很好。胎体特征上,陶器属于未玻化或玻化程度差,结构也不致密,断面粗糙,而瓷器则相反。敲击声上陶瓷因为结构的不致密和玻化程度不高表现出很沉浊的声音,而瓷器则是清脆悦耳。
日用陶器简单介绍一下,可以分为粗陶器:吸水率一般大于15%表面不施釉,制作粗糙,代表就是红板砖。普通陶瓷:吸水率不大于12%断面的颗粒较粗,气孔较大,表年施一层釉,制作不够精细,代表就是家里装修用的地砖。精陶器吸水率小于8%断面的颗粒细,气孔小,结构均匀,施釉或不施釉,制作精细,代表就是宜兴的紫砂。
现在说说瓷器吧,瓷器也可以像陶器那样以吸水率做作分类,其实分类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讲瓷器,陶器就简单介绍一下。瓷器按吸水率分就有炻瓷,普通瓷器和细瓷器,其中细瓷器的吸水率就很小到了小于0.3%的程度。
瓷器还可以按照概念和用途来分类为传统陶瓷和特种陶瓷。
传统陶瓷这一类陶瓷制品就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其中又可以分为日用陶瓷包括艺术陈列陶瓷,家里装修用的建筑陶瓷瓷砖,卫生陶瓷马桶浴缸洗脸池,还有电线杆子上用的绝缘电子电瓷等一些工业用陶瓷。那像传统陶瓷以外的其他陶瓷材料和制品即为特种陶瓷它们所需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和普通陶瓷就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又可以细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像打火机里用的压电陶瓷和航空航天火箭上用的耐高温材料就是属于特种陶瓷的范畴。
那么现在话说回来了,骨瓷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这里又涉及到了另外一种分类了。骨瓷和这里说的瓷器都是传统陶瓷的范畴。那么他的分类就在于使用的原料上和最后所形成的结构上。
第一类是长石制坯料
长石制瓷是目前国内外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瓷质。它是以长石为助熔剂的长石-高岭土-石英三原系统瓷一般为长石20-30%,石英25-35%,黏土40-50%烧成温度在1250-1350℃。
第二类是绢云母质瓷
绢云母质瓷是我国传统瓷的代表,它是以绢云母为熔剂的绢云母-石英-高岭土系统瓷尤其景德镇地区广为生产,盛名于世。烧成温度在1250-1350℃,瓷质除具有长石质瓷的一般性能特点外,还具有透明度较高,采用还原焰烧成,外观呈白里泛青的特色。它的化学组成与长石质瓷大体一致,其实绢云母就是景德镇的瓷石,它可以看成是长石和石英的共生矿物,因为瓷石在江西景德镇周边的矿藏量尤其多所以是景德镇的特色瓷,但因为化学组成和长石质瓷没多大区别,所以现在长石质瓷和绢云母质瓷已经没有明确的区分,主要还是运输成本的下降,不同产瓷区的原料相互使用,和景德镇当地的传统原料的日益枯竭所造成。
第三类磷酸盐质瓷
磷酸盐质瓷是以磷酸钙作为熔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其中磷酸盐可由骨胶生产的副产品骨磷或骨灰引入。工厂通常采用骨灰进行生产所以习惯上称为骨灰瓷。因为加入骨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黏土的用量,所以骨灰瓷在生产的时候会出现可塑性的特点,一般采用注浆成型法采用两次烧成,所以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使得骨瓷的价格较高。骨瓷的缺点是膨胀系数大,热稳定性差。
第四类镁质瓷
镁质瓷是以含氧化镁为主晶相的瓷。按照主晶相不同可分为原顽辉石瓷,镁橄榄石瓷,尖晶石瓷及堇青石瓷。原料为滑石为主体加入少量的粘土和长石,所以一般称为滑石瓷或镁质瓷。特点是引入滑石具有较高的白度和较高的强度,所以又被称为镁质强化瓷和假骨瓷。
一般来说骨瓷的成本大于镁质瓷的成本大于长石质瓷和绢云母质瓷的成本。
并不是说哪一种瓷器最好或最差还是根据你的需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