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尔?马拉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也是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由于他积极鼓吹暴力革命,坚决反对右翼吉伦特派的妥协投降政策,所以遭到吉伦特派残余分子的刺杀。
马拉被刺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愤慨,当时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雅克?路易?大卫受命用他的画笔表现马拉被刺的情景,画面上赤裸着上半身的马拉倒在浴缸中,脸上显出濒于死亡的表情,包着浅黄色头巾的脑袋斜靠在身后的家具上,鲜血正从胸肋部流下,染红了身下洁白的浴巾,右手握着鹅毛管笔无力地垂落在浴缸外,旁边即是置他于死地的匕首,左手拿着凶手所写的便条搁在浴缸边的桌子上,浴缸边的木柜上放置着墨水瓶、鹅毛管笔和马拉生前写的一张附有纸币的信笺,木柜正面还有“献给马拉?大卫”的题词。
3个月后,这幅油画开始在罗浮宫公开展出。人们在交口称赞此画艺术价值和真实表现力的时候,却不禁有了疑问题:大卫为何如此构图呢?
绝大多数人认为,大卫采用的是写实手法,把马拉生前常常在浴缸中工作这一典型场景作为创作素材。法国大革命初期,为了使《人民之声报》得以及时出版,处于紧张局势下的马拉经常在地窖和洞穴等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写作,这使马拉全身染上了湿疹,所以经常被迫泡在水里以缓解病痛的折磨。同时,马拉每天必须处理大量公务,为此他就在浴室放了一张小办公桌。这就是画家构思的来源。
但也有人认为大卫如此构图与马拉所得疾病没有丝毫关系。据专为马拉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医生断定,马拉患的是麻风病而不是湿疹。所以大卫在绘制《马拉之死》时只不过是借鉴参考了同年前些时候他为另一位革命英雄勒佩蒂埃所作肖像画的画法。因为当时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所以,大卫决定以同样的手法来塑造马拉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形象。
还有一些艺术史学家们认为大卫不仅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巨擘,而且又是一个写实派画家,正是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马拉之死》的艺术构思。
在《马拉之死》享誉画坛的几个世纪中,人们对画家的构图说法众多,然而,因为画家本人并未有任何说明,所以这些说法尚停留在猜测阶段,无法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