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是饲料中粗脂肪的主要成分。经化学方法分析,饲料中的粗脂肪除脂肪外,还有油和类脂化合物。这些脂类成分在犬的消化道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由小肠吸收后,再转化为体脂肪利用。饲料中的脂类化合物对犬的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
(1)参与细胞构成和修复。脂肪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缺乏时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会被破坏。同样,受损细胞的修复、细胞的增殖、分裂也需要脂类的参与才能顺利进行。
(2)脂肪是能量贮存的最好形式。犬体将剩余的营养物质转为脂肪贮存于皮下、肌肉、肠系膜间和肾周围等部,以便在营养缺乏时分解产能,适应机体的需要。由于脂肪体积小,产生能量大,因此,它是机体贮藏能量的最好形式。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饲料中适量的脂肪进入小肠后有促进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果脂肪供应不足,则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此外,犬体内贮备的脂肪还具有防御寒冷,减缓震动和撞击等作用。
犬体所需要的脂肪主要由饲料供给。猪肉、羊肉、蛋黄和奶粉等动物性饲料中含有大量脂肪;糠麸类、油饼类和豆类籽实中也含有大量脂肪,其营养价值较高。另外,除从饲料中直接摄取脂肪外,体内过剩的蛋白质和糖类亦可转变为体脂而贮藏。一般而言,成年犬一昼夜每1000克体重约需1克脂肪。饲料中脂肪过多或过少都有害处。饲料中脂肪过多时,不仅使犬摄食的总量减少,影响蛋白质、矿物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而且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下痢,极易损伤内脏的机能。反之,饲料中缺乏脂肪,则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输送和吸收,常导致犬生长迟缓,性成熟障碍。如果犬缺乏大量未饱和脂肪酸(如玉米油等),则会出现皮肤干燥和脱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