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做官,只不过不想做小官,因为小官的影响力太小了,无法实现他拯救天下的抱负。
古代诗人大多数都有一颗做官的心,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少年的时候曾经满怀一腔热血,想要拯救天下苍生。
但是不久自己梦想就被现实浇灭了,他曾经五次出仕,但是官位都是一些小官,无法接触到上层。官位不大,影响力就不大,因此当小官是无法实现陶渊明的理想。
而且晋朝末年的选官完全由世家大族垄断,陶渊明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官位都在自己之上,于是感觉无望辞官离去。
晋朝末年所有的官员选举需要看家世,家世好的人,即使没有才能也能在中央拿下一官半职,而没有家世的人想要当官只有结交那些家世好的,然后让他们赏个小官当当。
但是如果要做手握大权的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才能举世无双,但是没有家世没有人举荐,那么一辈子都做不了官。
陶渊明意识到了晋朝的官场黑暗 于是陶渊明另辟他径,选择跟随桓玄起兵造反,但是后来桓玄造反失败,陶渊明只好重归乡野。
后来刘宋邀请陶渊明来做官,但是陶渊明并没有去,因为陶渊明曾经站队失败,为了防止皇室拿这件事要挟他。
从那以后,陶渊明感觉自己拯救天下的理想无望,以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陶渊明只能开始远离政治漩涡,寄情于山野之中,来寻找自己心中的乐土。
陶渊明因为在官场上10分的受排挤,所以心灰意冷,就选择了归隐田园,不再做官,这也是看透了官场上的黑暗,所以就不再做官,回家了。
陶渊明选择归隐是因为他不符合官场,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适合陶渊明。
那些归隐的隐士一开始肯定都是想入朝为官,为朝廷做事的,后来选择归隐,也是厌恶了朝廷的黑暗吧。
陶渊明他最后选择隐归田园。其实是他非常的喜欢田园里面的生活。因为在田园里面生活。会非常的休闲。且会让他的心灵得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所以也不是他不想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