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就胡适本身处境来讲,发表此演说时,他早已不是五四时期那个光芒万丈的新文化运动健将,也不再是临危受命的驻美大使,经过梦想破灭、异国寓居,胡适早已身心具疲.
大陆方面,对胡适的缺席审批如火如荼.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8大本《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约200万字.大陆批胡运动达到高峰.
同时,台湾方面,独裁成性的蒋介石自然难容胡适的自由主义,蒋氏看中的只是胡适海内外的巨大声望,才虚与委蛇,把他当作民主、自由的“花瓶”装装门面而已.蒋经国纠集警备司令部,清剿胡适的“毒素思想”.
而《自由中国》这份胡适倾注心血的倡导言论自由的刊物,又频频遭当局干涉.
胡适一介书生能干什么呢?
他只能希望统治者能像他一样大度,希望对手能像他一样容忍异见.
只能如此.发表《容忍与自由》.
很明显,胡适举凡倡导自由,皆因现实环境极不自由,作为有名的文人,写不写得文章,发不发得声音,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从周作人的文章即可看出,他多么不理解胡适和蔡元培在清党时期的表现,这些自由主义的著名文人,那一阵子完全丧失了起码的良知,在最不自由的血雨腥风里,他们的言论并非胆小,而是不堪闻的,哪里在讲什么自由?他们彼时的心地,连自私到后来附逆的周作人都大不如,此所以周作人给称作中国的良心也欤?
事过境迁,胡适出人权论集,要争自由了,为什么,只因白色恐怖不仅害了共产党和穷苦人,这些知识分子自己也说不得话了。自由终于没有争来,但重视门面的蒋介石,也拿掉马粪换塞甜头。胡适算是又一次大胆引领风气的成功,但也换来阿附政权的嘲笑。
到台湾争自由,也不过某种故事的重演:因为自己办报的朋友说不得话,又深知蒋介石的脾性,所以只好在容忍与自由间,两边打哈哈。
胡适的自由主义,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胡适或许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
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常识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