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做了哪些寒心的事,以至于大汉建立之后,张良誓死不当官?

刘邦做了什么事?
2025-04-07 16:10: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有很多,像建国成功之后,把那些有功的老臣子一个一个都杀干净了,还有为了让自己逃出困境,竟丢下了自己的家人,甚至还有一双儿女也不管了,这些事情都最后让张良不愿意在大汉建立之后,当官。而后大汉王朝建立之后,就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看法,刘邦根本是个小人。

当时还处于楚汉战争,刘邦为了打赢项羽,非常用力的,拉拢其他各地诸王,并且反复承诺重益,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为他打下江山的武将们。所有的这些武将在战争时期,都得到刘邦发面的拉拢,为了一起对抗项羽。

但是最后,当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刘邦这个小人却为了保他大汉刘姓的江山,开始了铲除异姓王爷的举动。于是跟随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就开始成了刘邦眼中的钉子了,这些肉中刺,当然最后的命运都是被刘邦用着各种看似合理的接口给杀了。其中最有名望的像萧何,也是靠着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他甚至故意贪污受贿,让人告发自己,然后才消去了刘邦的怀疑。

而另一点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当时刘邦在彭城吃喝玩乐的时候,有了一帮家人,还留下了一双儿女,但在之后刘邦被追击后,他竟然直接舍下家人,甚至连儿女也不顾了,直接就逃命了。甚至到最后,他又再度富贵了,也对他们置之不理。这一幕幕都让张良觉得,他是一个绝情的人,认为刘邦根本不值得自己追随,所以才不愿意去做官,当然他也怕做了官,下场也很悲惨。

回答2:

张良作为刘邦的第一谋臣,在楚汉战争期间为刘邦出谋划策,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劳,可是,在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张良立即归隐。鲜花今天给大家讲解下,刘邦做了哪些事情,寒了张良的心,以至于大汉建立之后,张良誓死不当官,直接隐退。

张良剧照

首先,诛杀功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出自《淮阴侯列传》。

在封建王朝,历代开国之君,在王朝建立之后,诛杀屠戮功臣的皇帝很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大汉的创建者刘邦与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尤其是朱元璋更狠心,在晚年几乎把跟随自己打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文臣武将屠戮殆尽。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在战争前期被项羽暴打,但是,刘邦凭借自己的机智,逃过的历次的劫难。

在楚汉战争后期,刘邦为了对抗项羽,积极的拉拢其他各地诸王,许诺重益,如:英布、彭越、陈豨、张耳、臧荼,还有为自己打天下的武将,齐王韩信、燕王卢绾。这些诸王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对他们许诺重益,笼络人心,共同对抗项羽。在刘邦建立大汉朝之后,刘邦为了确保大汉刘姓天下,开始铲除异性王。这些跟随刘邦开国功臣,最后全部被刘邦诛杀殆尽。这一点验证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萧何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在楚汉战争期间,为刘邦提供稳定的后勤粮草保障,大汉建立之后,萧何担任大汉丞相,可是萧何也受到刘邦的猜忌,萧何为了自保,找曹参举报自己贪污,故意抹黑自己,这才打消刘邦的猜忌。

(刘邦和萧何)

正是对待功臣屠戮与猜忌,彻底让张良寒心,也让张良看出了刘邦的帝王心,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与其最终被杀,不如赚得功名后就及早抽身。

(张良辞官)

其次,刘邦的绝情。

刘邦趁项羽平定齐国之乱时期,联合诸侯联军攻占彭城,在彭城整日吃喝玩笑,在项羽反攻彭城之后,刘邦被打的丢盔弃甲,五十六万联军死伤无数,刘邦在逃跑过程中,遇到楚军追杀,为了保命,刘邦将家中老小悉数丢下,把自己一双儿女踢下马车,只为逃命。

彭城之战过后,刘邦在稳定战线之后,开始养精蓄锐,在势力壮大之后,刘邦一直没有计划营救家人,可见在刘邦心里,权力与自己性命重要性,为了自己,可以舍弃一切,设想,张良如果对刘邦没有任何价值,也会被刘邦果断的舍弃。

再次,刘邦的猜忌之心。

在韩信平定赵国、燕国之后。刘邦借机夺取的韩信的兵权,并且同时还下令韩信攻伐齐国。

最后,在鲜花看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封建帝王的亘古不变的定律,也正是刘邦这些所作所为,让张良心寒。

回答3:

刘邦在夺得天下后,为了稳固自己所建立起来的政权,所以想要消灭那些不稳定的因素,汉初的诸侯之乱就是这样产生的,张良就很聪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发誓不当官。

回答4:

在韩信平定赵国、燕国之后。刘邦借机夺取的韩信的兵权,并且同时还下令韩信攻伐齐国。最后,在鲜花看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回答5:

也没做什么,就是为了稳固政权,把所有对他有威胁的人,全都杀了。
最危险的张良当然不能放过,张良对他来说,是最危险的,这样的人自然不能留下。
韩信的下场,张良是看在眼里的,他当官下场估计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