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起征点是什么意思

2025-05-01 05:29: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个体户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根据起征界限对象的不同,起征点分为起征价额和起征税额。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价额;以应征税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税额。

根据起征界限的数额不同,起征点又可分为幅度起征点和额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只规定一定幅度作为开始征税起点的,称为幅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规定具体数额作为开始征税的起点的,称为额度起征点。

扩展资料

个体户一般为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办法由税务确定:

一、查账征收的

1、按营业收入交5%的营业税(营业税已退出历史,不再征收)

2、附加税费

(1)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的7%缴纳;

(2)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的3%缴纳;

(3)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的1%缴纳;

(4)按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实行5%-35%的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个体工商户纳税标准

1、销售商品的缴纳3%增值税,提供服务的缴纳5%营业税。

2、同时按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之和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3、还有就是缴纳2%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了。

4、如果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是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免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体工商户纳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起税点

回答2:

个体户:就是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根据财税〔2014〕71号: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下同)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政策范围涵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回答3:

起征点就是征税的起点,未达起征点的不征税,超过起征点的全额征税。
目前,税法规定,个体户起征点,从事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不含税)不超过2万元,为未达起征点,不征税;超过起征点的全额征税。营业税纳税人,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含),为未达起征点,不征税;超过起征点的全额征税。